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标签: ]

教学设想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是表现母爱的两首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学习文中托物言情的写法;让学生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除了表现母爱也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这堂课以朗读贯穿,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的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然后让学生自学第二首诗。以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把握诗文感情。

2、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把握诗文感情基调,通过诵读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前发放助学资料,学生结合资料预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妈妈的吻》,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我少年时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你能听出歌中蕴涵的感情吗?(学生回答)

    歌曲既唱出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真切的母子深情不会因为时空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散文诗两首》,接受一次更美的亲情洗礼吧!

 

二、明确学习内容:师生同学《金色花》,学生自主学习《荷叶  母亲》。

 

三、学习《金色花》

(一)整体感知

彩屏显示

读一读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散文诗,并思考感情基调。

    2、勾画字词,查助学资料解决。

彩屏显示

说一说

    说说透过精美的语言文字所看到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明确文章描绘的五幅画面。

(二)精读课文       

    1、朗读活动一:读出人物形象。

   彩屏显示

    议一议: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人物的言行中感受人物形象,然后说说读出一个怎样的妈妈和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朗读之后探究人物形象,以“我读出了一个     的妈妈(孩子),你看(听)                     ”的形式说话。

(结合文章的具体情景和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2、朗读活动二:读出诗歌情感。

     彩屏显示

     想一想:诵读这首散文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感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

    3、朗读活动三:读出诗歌意境。

    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整体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美好意境。

(三)创意表达

    彩屏显示

    写一写: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宁愿化作一朵圣洁的金色花,悄悄地爱着母亲,带给母亲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个惊喜。善良而富有想象力的你们呢?将以怎样的方式回报母亲,为爱你的母亲做点什么呢?请你按照“假如我变成了        ,我要        ”的句式,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吧。

学生创作,然后集中展示自己作品。

 

四、学习《荷叶  母亲》

    彩屏显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1、美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 ①作者三写红莲,请感知内容和情感变化,完成下表。

 

 

环  

红 

心情

一写红莲

 

 

 

二写红莲

 

 

 

三写红莲

 

 

 

 

 

 

 

 

 

 

 

 

 

 

 

 

 

 

 

②作者是怎样托物寄情,以花喻人的?请说明。

3、延情—根据你的生活经历和读过此文的感受,请从红莲的角度,向荷叶表达心声。

 

五、教师寄语

    彩屏显示:

    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注: 不管怎样。],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六、作业设计

    彩屏显示:搜集阅读表现母爱的作品,编撰一期以母爱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略)

 

 

  (说明:这是我校素质教育开放周语文公开课教案。其中参考了《优秀教案》的部分设计。)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