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姓名
王敏艳
单位
23中学
日期
2008.9.6
课题
郭沫若诗两首
课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知识与
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步骤
教 师 活 动
改进建议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检测预习:读一读
了解作者郭沫若
二、
尝试
探究
解决
问题
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探究理解诗歌
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二、
尝试
探究
解决
问题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三、
课堂
练习
巩固
新知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
四、
课堂
小结
布置
作业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① 背诵这首诗,会默写。
② 发挥想像,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板书
设计
天上的街市
街灯
街市
教学
反思
设计者姓名
王敏艳
单位
23中学
日期
2008.9.6
课题
郭沫若诗两首
课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知识与
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了解这诗的写法和风格,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步骤
教 师 活 动
改进建议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完成读一读
二、
尝试
探究
解决
问题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探究学习
①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a.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二、
尝试
探究
解决
问题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b.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注: 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c.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三、
课堂
练习
巩固
新知
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a.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想像世界。
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联想与想像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四、
课堂
小结
布置
作业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启示我们,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布置作业
① 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② 想像练习。
荐阅读:郭沫若诗集《女神》
板书
设计
静夜
静谧的夜景,写实;
天河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