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4、体会作者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的写法,培养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1、 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 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点语句进行入情入理[注: 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的分析。
【学习过程】
学前准备:
一、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1、口吻 2、着眼
3、纤细 4、倒影
5、煞风景 6、销魂
7、点缀 8、 前瞻后顾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煞风景
2、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①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
②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
③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有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遍史诗似的满足。( )
四、收集一些有关桥的风景图片,以备展示。
五、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整体感知内容
1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抓关键语句)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并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3文中为何又列举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呢?
(提示:作者是作为画家,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大桥的。)
板块二 深入探究
1、阅读第4段, 在其所描述的画面中,你最喜欢那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作者主观感受是什么?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刚柔相济[注: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承接古今、安闲自在[注: 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神清气爽)
3、美句欣赏
(1)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注: 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也令画家销魂!
(2)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3)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4、比较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板块三 拓展延伸
读过课文后,你觉得作者仅仅就为了用极具画面感的文字向我们展示桥之美吗?桥之美具有什么普遍意义?展示你收集的图片,说说理由。
板块四 思考意蕴
阅读最后一段,谈一谈你的理解。
【巩固反馈】
看看周围的事物,是否也有引起你审美感悟的东西。请模仿《桥之美》的写法,写出你的“____________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