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设计者:时进菊
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
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
学习目标
1、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前自主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纤细( ) 驻足( ) 险峻( )
孕育( ) 颐和园( ) 煞风景( )
2.解释词语。
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风残月[注: 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煞它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查吴冠中相关资料
课堂自主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3.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美句赏析
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注: 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例: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苇丛是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融入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已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合作交流
1、组长主持,组内交流,完善自主学习。
2、选择喜欢的方式,整组展示。
拓展延伸
与《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比较,直观的看,你觉得最大的不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