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组“自主互动高效”教学案
《湖心亭看雪》新授课导学案
主备人:王丽萍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
4、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写景的特点。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目标4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方法:自由品读――合作讨论――探究提升
第一课时
导语:学生交流自己对冬天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导入,这节课,我们将欣赏张岱为我们展示的湖心亭的雪景。
一、预习导航
1、作者介绍: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注: 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岁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2、给加点字注音: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 沆砀( )( )
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余拏( )一小舟 相( )公
二、学习课文
阅读课文,学习下面的问题
(一)、 学生多种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断句、节奏,试着读出感情 )
(二)、结合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研讨完成)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强饮三大白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辨析多义词
(1)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⑵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⑶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⑷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⑶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抽学生翻译全文
(三)再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1、按要求填空
⑴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
⑵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⑶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⑷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2、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3、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4、令“相公”和湖中人痴情不已的西湖雪景究竟如何?请同学们结合相应的句子描述一番。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5、本文借西湖雪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三、课堂检测
1、解释字词
(1)一:上下一白________ ⑵更:是日更定________ (3)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4)是:是日更定________ (5)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⑶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作业
做《伴你学》
第二课时
一、 检测词义及课文背诵
二、 做练习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填空:张岱,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朝代),____(籍贯)人。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2、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4、(1)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6、“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7、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9、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三、课堂检测: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更定(gēng) 毳衣(cuì) b.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
c.长堤(tí) 一芥(jiè) d.铺毡(zhān) 强饮(qiǎng)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o
1、是日更定矣( ) 2、余挐一小舟( ) 3、拥毳衣炉火( )
4、雾凇沆砀( ) 5、湖中人鸟声俱绝 ( ) 6、上下一白( )
7、独往湖心亭看雪 ( ) 8、焉得更有此人 ( ) 9、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10、客此 ( ) 11、及下船 ( ) 12、惟长堤一痕 ( )
(三)、语句翻译
1、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高洁情怀和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方式。
2.本文中西湖雪景的描写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写湖心亭奇遇,两人为什么“大喜”?
4.第二段舟子说作者“痴”,请说说他“痴”在哪里。
四、 作业
1、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
2、 继续巩固本课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