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组“自主互动高效”教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新授课导学案
主备人:王丽萍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掌握重点词、句。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背诵课文,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3
学习难点:学习目标3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方法:自由品读――合作讨论――探究提升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一、预习导航:
1、 生字关
遂( )寝( ) 荇( ) 竹柏( )
2、 朗读课文并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是( )的一篇小品文,本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 ),写于作者被贬( )地名期间。
3、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苏轼四川眉山人,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7年),字子赡、号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与他同病相连的张怀民住在承天寺!
二、学习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一)、 学生多种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断句、节奏,试着读出感情 )
(二)、结合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研讨完成)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 欣然起行
(2)遂至承天寺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闲人的古今意义
(4)相与步于中庭
(5)盖 竹柏影也
2、翻译句子 (回忆以前所学的添字法、换字法等翻译规律)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再读课文,自主学习
1、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 ),地点( ), 人物( ),起因( )。
2、本文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
第二层,写景,写了( )的景色。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的感情。
3、指导背诵,并抽背。
(四)、问题探究 (小组研讨)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抓关键词,品修辞)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品意境)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课堂检测
1、 解释词语
欣然: 念: 空明 : 但: 闲人:
2、翻译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填空
正面写月的句子( ),侧面写月的句子( )
四、拓展迁移
再读课文,试找出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五、作业
做《伴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