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导入新课
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
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
②【百度搜索】三峡风光资料(图片)https:///class.asp?classid=3
【百度知道】对三峡的介绍(文字)https://baike.baidu.com/view/5261.htm#1
二、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小组内集体探究其写景角度,分析其语言特点。按照示例,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表达。
示例:文中写景的句子有 ,写出了 (景物)的 (特点)。
同学们说话的主要内容有:
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有:“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说两岸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直接写出了三峡两岸山高岭连的特点,突出了三峡雄伟的气势。
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看不到太阳和月亮。通过间接描写,还是突出三峡两岸的山遮天蔽日的特点。
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有:“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季江水漫上小山包,顺流逆流,来来往往的船只都被阻断隔绝了。通过船都不能通行,反衬出夏天三峡水势之大。写出了夏天三峡水之壮美。
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这里是写冬春两季三峡的特点。描写对象有“水”、“山”、“树”、“草”,写出了这个季节三峡景物清凉幽静之美。
此处可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分析:
此段写了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这是从静的角度来描写;还写了急流冲荡的悬泉瀑布,这又是从动的角度来描写的。作者的描写是动静结合的。
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有:“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里是描写三峡秋天的景物特点。有气候特征,有寂静的树林山涧,有动物猿猴的啼叫,烘托出秋天三峡凄异哀转的特点,体现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总结明确: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了山高岭连,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象,分别写出了三峡夏天、春冬、秋天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文章共四段,重点是写三峡的水,这与作者的写作原意是一致的。因为文章本身就是为《水经》做注的。写山是为了写水,山高水才急,水才变化多端[注: 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文中山水的特点: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百度搜索】《三峡》赏析https:///v_show/id_xmtm5mdi2odc2.html
四、拓展与延伸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view/5261.htm#8浏览关于三峡的诗文和关于三峡的神话和民间传说。
五、课堂小结
1、让学生快速浏览全节教材内容,并回忆教师的讲述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请从本课和其它已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有运用价值的四字写景美词(例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芳
草鲜美),不少于20个。并从这些词中至少选取5个,加以想象,写成一段话,200字左右,力求写出不同层次的景物的色彩,写出环境静与动的结合。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百度视频】如何使用百度(演示视频)https:///programs/view/hi4z8fvskms/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地貌特征(山) 两岸连山 群峰对峙
四季变化(水) 夏: 大水猛涨 江流湍急
春冬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秋 林寒涧肃 哀猿凄清
有 形 有 色 有声 有 情
六、 备课手记
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以“读”为主线,以探究、讨论、交流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不仅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理念,也充分落实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体现“四个一”的思想,即: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一个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一种能力——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渗透一个意识——树立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意识。
本节课力求体现“师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建构教学环节,多法结合,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反馈时注重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独特感受,课堂气氛灵活生动。在教学设计层面,我努力设趣导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与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并有自己的收获。两节课充实而有趣的教学实践,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