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知识
一、说明的方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等。
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3.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二、说明的顺序
在确定了说明的内容之后,就要进一步考虑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说明,才能说得条分缕析[注: 缕:线;析:剖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中心突出。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注: 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定的条理性的。写说明文的时候,要认真研究所写事物的特点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事物的条理性,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一个合理的顺序,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注: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顺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2.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是根据人民大会堂的特点和一般人参观它的规律,按照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主到次的顺序来说明的。
3.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如《食物从何处来》,先从“——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出“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的理论,再由这个理论引出“如何获得食物”的问题,自然过渡到对获得食物的“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的说明;在说明“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三、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四、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分类和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五、说明顺序说明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注: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六、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⑴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七、说明文分类
⑴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⑵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