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任城区济东中学:田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落日幻觉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语言,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落日幻觉的成因。 2、学习概括说明文段落内容的方法。 3、体会本文既生动又平实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利用课内外知识分析“落日变大”及其它幻觉的原因。 【教学方法】:六步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有关落日景象的优美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二、自主学习。学生结合预习,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结合预习,完成学案中有关字音和词语的解释练习。 2、用圈点批注法速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 画出文中描写落日景象的语句。 ② 完成课后练习(一)。 ③ 文中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④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⑤ 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三、合作学习。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学习任务: 1、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2、精彩语段赏析。(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 ⑥第2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⑦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⑧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⑨天空为什么是蔚蓝的? 四、精彩展示。 1、学生代表在全班展示学习内容,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①描写落日景象的语句见文章第二自然段。 ②完成课后练习(一)见文章4—7段。 ③承上启下[注: 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④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先说明落日现象,然后说明成因,由现象到原理逐步深入地进行说明。 ⑤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准确、生动、具体的说明了落日幻觉的成因。 ⑥ 描写。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 ⑦ 举例子、作比较。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⑧“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第5段开头部分) ⑨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一句。 五、拓展延伸。 1、方式: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适时参与指导。 2、任务:、《两小儿辩日》中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解释。那么,你能不能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的知识作一次科学的大胆的解答? 3、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点评,教师结合学生的看法,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六、解疑释惑[注: 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七、总结反思。 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反思自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不足;教室布置作业,结束本科的学习,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20、《落日幻觉》 黄天祥 落日景象 ------------------------ -----幻觉原因- ( 逻 辑 顺 序 ) 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