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重汽一中 冯大伟
课前预备:课件展示“欢迎走进语文世界”画面,同时播放《高山流水[注: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背景音乐烘托氛围。师生就昨日中秋节和即将到来的国庆节短暂交流,谈国庆假期打算,缓和学生紧张气氛。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七天的长假,相信很多同学早已迫不及待[注: 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地做好了走出家门到外面旅游的准备。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先来一次精神上的旅游,跟随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一起游一游1500年前的三峡,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 (出示画面)(板书)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91页。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家作品
首先,让我们共同走近文章的作者和出处。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注: 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和作品?可以参考课下注释,其他同学注意用笔圈画出要点。(生读)
老师再补充一点,(出示画面)齐读。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自幼好学,历览群书”。著有《水经注》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好,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三峡。(出示画面)
在著名作家
如此美文,我想大家更愿意自己读一读。下面我们来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评点一下读得优点和不足。(举手、推荐或点名朗读)
师生点评订正。
(出示画面)请同学们参照课下注释,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
小组交流,质疑释疑,疏通文意。(巡视指导:要求将有争议地方记下来交班内讨论)
组织班内交流:你有什么困惑或收获?(生生问答,教师明确,板书重要的文言词语)
(出示画面)现在大家对文章大意已经有所了解,来,我们一起把课文再读一遍。这一遍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生齐读课文)
同学们读得字音准,句读清,不错。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那么,在作者笔下,三峡的美丽神奇的景象主要体现在哪两方面呢?
(学生回答。预设:山和水)(板书)
四、品读课文,赏析美景
不错,峡者,两山夹水之地也。山水最能表现峡的特点。作者正是抓住山和水来为我们介绍三峡的。(出示画面)
那么,你是喜欢作者笔下的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找你喜欢的地方并仔细地品味一下。(学生读)
在交流前,我们先欣赏一下三峡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学生集体散答)
教师引导:你喜欢三峡的什么景象?喜欢她的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品一品。(组织先小组交流,后班内交流)
(注意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生成板书——三峡特点: 山:连绵、高峻 水:湍急、清澈、凄寒)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带着感情读出三峡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课堂练笔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
下面,我想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出示课件)从文中探寻美点,用“我认为三峡的山(或水)美,从 ‘ ’中我们可以看出她 ”的句式写一段美点品析。
(课件示例):我认为三峡的山美,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她夹江对峙、绵延不绝;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可以看出她高峻挺拔、雄伟壮丽;从“绝谳多生怪柏”可以看出她秀丽幽雅、郁郁葱葱[注: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练笔,个别指导)
班内展示交流,予以点评指导,对优秀者及时鼓励表扬。
六、布置作业(展示课件)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做在读书笔记上。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