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经典散文。它选定一个独特的表现角度,通过对车站送别时父亲买橘背影的描写,淋漓尽致[注: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地写出了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但对于今天物质生活富裕的学生来说,可能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不过父子情深应是亘古不变的。所以安排歌曲《父亲》渲染气氛,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进行取舍。教学本文,我准备以引导学生感受父子情深,体会朴实的语言为重点展开教学。教学中我以背影为主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并进行体验,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2、合作探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父子情深,并懂得回报父母。
教学重点:
对父亲背影描写的效果和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朴实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
播放歌曲《父亲》渲染气氛。
二、激情导入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它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也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在意,但在特定的环境中,那种对亲情的感念便会涌动在我们的心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背影》便是朱自清先生抓住特定环境下的亲情瞬间写下的感人至深的散文。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写背影的文字,说说作者写得最为动情的是哪一段,并说说你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
1、品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爬月台买橘时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抓住细节、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准确使用动词和形容词。
2、体会我的感情变化。思考: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点拨:从不解到顿悟再到感念。
3、文中二、三自然段与背影有何关系?
五、品味语言
学生划出父亲的语言,同桌之间交流: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教师点拨:“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在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想得多么周到。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他放心。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里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这几句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露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六、迁移拓展
同学们,今天是中秋节,你们想自己在外的亲人吗?(学生回答)在同学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个画面,或者一个瞬间使你感受到浓浓的亲子之爱?请把它写出来与同学共享。(学生5分钟写作,再朗读,教师点评。)
七、学习小结:
本文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1、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细致描写,表情达意。2、平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感情。
八、布置作业:
把课堂上所写的片断稍加修改,读给自己的父母听,或把它寄给在外的父母。
九、教师寄语:播放歌曲《父亲》,屏幕显示:学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