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古今异义词。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3、品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4、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并运用于写作实际。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积累、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古今异义词。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难点: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预习提纲
1、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字典读熟课文;
2、尝试翻译全文,并勾画出常用文言词语;
三、导学过程与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东晋有 一位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 柳 先生,是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还被后世尊称为“百世田园之祖,千古隐逸之宗”。他,就是陶渊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走进他的桃花源。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进一步积累、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古今异义词。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理清文章线索。
三)、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自学指导一(巩固字词积累)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大声诵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读清句子。
(2) 边读边勾画出文中出现的1个通假字、5个古今异义词、4个含有“然”字的短语。并借助注释、字典理解他们的含义。
2、散读课文,边读边口头翻译课文,6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准确译出下列句子:
(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注: 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2)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利用想象、合理补充,有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
师生互动:教师激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后进行成果展示
精讲点拨:精讲学生通过查字典、看注释仍不能理解、翻译的词语、句子;点拨有创造性的复述课文的方法(①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一些话,使故事连贯,②根据内容,利用想像,合理补充;③复述时注意抓住表现余人行踪和时间的词)
自学指导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然后和同桌比比,看谁最先从文中找全相应的语句来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1) 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之前看到哪些景象?
(2) 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又看到了哪些景象?
(3) 人们根据渔人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结果怎样?
2、分组探讨,交流讨论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全文是以什么线索来写的?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师生互动: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引;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精讲点拨: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点拨
四)、拓展演练
1、陶渊明除了写了《桃花源记》外,还写了《桃花源诗》,它们在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请同学们试着读这首诗,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尽量多的将诗句与课文内容配对。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五)、课堂小结:
文言文的探究学习首先要读懂课文意思,除看注释、查字典逐句解读外,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贯通,能贯通文意,才算真正懂得了字面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