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思路
三台中学 秦晓艳 指导老师 赵林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2、 了解物候学的知识及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3、 学习本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分 明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4、 体会文章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
学习重点:
1、 了解全文说明结构,把握说明顺序。
2、 体会文章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运用准确严谨的语言,清晰条理进行说明的方法。
预习提纲:
1、 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了解作者相关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婀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2、 了解物候学的知识及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一)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自学指导(一)
1、 出示显示生字词的小黑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 注音
萌发( ) 次第( ) 翩然( ) 孕育( )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 风雪载途( ) 周而复始( ) 草长莺飞( )
(2) 释义(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朗读后再释义)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注: 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周而复始[注: 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① 老师抽一名同学领读“注音”部分,师引导其他学生帮忙纠正。
② 请同学们选择“释义”部分中的词语2——3个造句。
2、 请同学们声情并茂[注: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地朗读课文,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去感悟课文内容的意蕴。
问题:大自然的语言标题有哪些含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语言?
(师引导生边读边勾画重要句子,筛选组合信息)
自学指导(二)
1、 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勾画相关词句,整理答案。一、二、三、四组同学分别对应着一、二、三、四个问题自由读文,去感悟课文内容的意蕴。
问题:①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给同学们2分钟独立思考,整理答案,然后小组内交流,由组长收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 生分段诵读课文,概括要点,列出提纲,可依据提示将文章分四个部分。
(师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找关键词句,同桌再交流互补,对于学生都有问题的,师要点拨。)
四、当堂训练
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列诗句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其他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
(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我选第( )首,我的发现是: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物候的知识,这节课要更深入地学一些有关的知识,虽有难度,但是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做到的,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 体会文章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
三、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一) 学习本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自学指导(一)
1、 请同学们自己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划分的段落层次,选2位同学再说一说上节课的段落层次划分及层次间的结构方式,其余同学评议。
第一部分(1——3段) 第二部分(4——5段)
第三部分(6——10段) 第四部分(11——12段)
(师引导学生根据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完成本文是什么结构)
师点拨:段落之间要先部分后到整体。
2、 选2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见解)
点拨:逻辑顺序也就是事例顺序,按结构来看,就是逻辑顺序。
3、 生齐读6——10段,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各小组长收集问题所在,师精讲)
点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各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二) 体会文章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
自学指导(二)
1、 生齐读1、2段,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2、 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师引导生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 揣摩、体会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的表达效果。
①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②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10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给学生2分钟独立思考,整理答案,然后小组内交流,由小组长收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点拨:加下划线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回顾前面所学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列举一二。
四、当堂训练
1、 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
2、 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向别人介绍,好吗?
五、小结
本文的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具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