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课型:新授课 执笔:郭利红 时间:2008年12月5日
导学目标:
1、我会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我要知道培根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什么内容。
3、我要和同学、老师一起赏析文章语言的意韵美和形式美,提高自己品味语言的能力。
4、我能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并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学会读书。
5、我要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自己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自己高尚的情趣。
学习时数:1课时
导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心思考:读书真的无用吗?
2、华罗庚读书:
华罗庚是著名的数学家,可是他的读书方法却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他拿到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之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这样,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3、尝试用华罗庚的方法来猜想培根这个天才作家的《谈读书》,和你的同学说说,你会发现自己其实距离名人也不远!
4、伴随朗诵,听读课文,并想想自己的猜想是否在文中有所印证。
5、用你的火眼金睛[注: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快速扫除本文的字词障碍,相信你的。
◎语音
1、狡黠“xiá”不能读成“jié” 2、咀嚼“jǔjué”不能读成“zuǐjiǎo”
3、诘难“nàn”不能读成“nán” 4、滞碍 “chì”不能读成“zhì”
5、死抠“kōu”不能读成“qū” 6、豁然 “huò”不能读成“huo”
7、相似“sì”不能读成“shì” 8、曲解“qū”不能读成“qǔ”
9、大而无当[注: 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dàng”不能读成“dāng” 10、迂腐 “yū”不能读成“yú”
◎字形
1、怡情:“怡”不能写成“移”。 2、傅彩:“彩”不能写成“采”。
3、策划:“划”不能写成“化”或“画”。 4、蒸馏:“馏”不能写成“溜”。
5、辩论:“辩”不能写成“辨”。 6、辨异:“辨”不能写成“辩”。
7、胸肺:“肺”不能写成“月市”。
◎词语
藻饰:修饰文辞。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间,为难。
滞碍:不通畅。 味同嚼蜡[注: 象吃醋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注: 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吹毛求疵[注: 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寻章摘句[注: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6、再读课文,进行圈画批注阅读,思考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并勾画出相关语句。
要诀:速读——屏气凝神[注: 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抓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内容。
二、精读文章,赏析语言:
1、想想自己以前学过的议论文,看看这篇跟以往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2、认真读读:看看培根是何等的了不起!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天纵奇才,12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曾当律师和国会会员,担任过掌玺大臣和英国大法官,此后多年饱经了世态炎凉[注: 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和政坛险恶,最终于1926年在野外做低温防腐实验而不幸受伤致病,离开了人间是非之地。
他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后集成《人生论》。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会意隽永。雪莱曾评价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3、请你再一次精读课文,发现它的语言美,并圈画批注。
4、联系本文和你已经学过的知识,想想这篇文章是不是也一样给人以美感?它们美在哪里?并给你的同学和老师说说。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5、根据以上语言赏析角度,在小组内继续赏析一下自己喜欢的语言。
提示:请用“发现 美,因为它 。”进行交流。:
6、归纳出本文在写作方法上具备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如下:
(1)运用比喻说理, ;
(2)运用排比说理, ;
(3)运用对比说理, 。
三、放飞思维,拓展延伸:
1、中英连连看:根据你所学的英语知识和老师的提示,将下列相关的中英文语句连起来。
of studies 寻章摘句
find talk and discourse(论述,论说) 好学深思者
those that are learned 书有可浅尝者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品尝) 谈读书
再读读,你觉得哪个更好?体味一下汉语的魅力。
2、试试看:尝试把下列语句用汉语翻译得更富文采!
1.never say die ! 2.easy come, easy go.
3、你说我说:说说下列比喻论证可以论证什么内容?
(1)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肖伯纳)
(2)急求速成是必须谨慎的,须知狼吞虎咽[注: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将令人消化不良。(培根)
(3)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课外作业:
一、从你日常的阅读实践中,尝试以下的读书方法,同时想想能不能再发现一些读书方法。
品读法。析读法。摘读法。寻读法。圈点法。助读法。
二、交流、积累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
三、[课外美文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