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案 例
课题: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__1 —2 课时 总序第 8—9 个教学设计
课型: 雨的诉说 执笔人:
预设目标:
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通过搜集有关的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和朗诵能力。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与学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
教 学 预 案
教学改进与随记
一、导入
二、欣赏画家笔下的雨
1、大自然中的四季雨景,让学生猜想,分辨四季雨景的不同,
2、引导学生思辨:自然之景和人们画笔下的景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赏析文学作品中的雨
1、古代及现代诗人笔下的关于的诗歌作品,先让学生自由
朗诵,找到自己喜爱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对比阅读散文及小说中关于雨的描写,引导学生辨别:
散文多有主观色彩,借雨寄托自己胸中的情感;小说多的是
集中概括的描写,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
四、学生才艺展示
按课前布置,分四个小组,分别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a、描绘雨的声音: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界的雨的声音
b、说说雨的功过:学生提出观点,并找出理由。
c、读读雨的韵味:学生朗诵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并说明理由。
d、写写雨中经历: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关于雨的文章,回
味自己在雨中的经历。
五、课堂小结
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出努力的方向。
回味本节课的内容,以精练优美的语言结束课堂活动:
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眼泪,是田野的微笑……
雨是孩子的精灵,画家的宠儿,诗人的性灵……
雨给我们欢乐,给我们忧伤,穿过人生的风雨,让我们去迎
接人生成功的彩虹!
有关资料:诗人笔下的雨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童遥指杏花村。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涨秋池。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8、七八个星天外,二三点雨山前。
散文家笔下的雨:
江南的春天素称多雨,一落就是七八天。住在上海的人们,,
平日既感不到雨的需要,一旦下雨,天气是那么阴沉,谁也
耐不住闷在狭小的家里;可是跑到外面,没有山,没有湖
也没有经雨的嫩绿的叶子,一切都不及晴天好;
小说家笔下的雨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
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
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个一块,
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
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道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
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顶上,白亮亮的雨点
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
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
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
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注: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全
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
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
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
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
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
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