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案 例
课题:1、沁园春·雪 第__ 1 课时 总序第 1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讲授课 执笔人:mhx921
1、 反复诵读,感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 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 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教具与学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
教 学 预 案
教学改进与随记
一、导入
背诵写雪的名句
二、结合注释,把握形象
三、聆听范读,感受形象
1、标题为“沁园春·雪”,词中究竟写出了怎样的雪呢?
望/长城内外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分外/妖娆
2、词中的雪形象如何?
北国的雪景,壮阔、富有气势的
3、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里描写的北国的雪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四、反复诵读,体会形象
五、质疑讨论,明确形象
1、北国的雪景特点如何? 豪迈、壮阔、富有气势
2、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哪些语句突出了北国雪景的总体特点呢?
这具体的景象均是诗人怎样观察的结果?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比喻修辞),舞银蛇; 原(比喻修辞)驰蜡象。
要求注意重音,读出北国雪景豪迈的气势。
4、须晴日,雪景又当如何呢?这景与上文诗人所见的景色有何不同?
虚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注: 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5、如此美妙的北国雪景,你觉得如何?
六、小结: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先总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然后具
体描绘“望——试比高”,最后想象“须晴日——妖娆”。
既有概括描写又有具体描写,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
还有想象描写。
七、默写并背诵词的上片。
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
教 学 案 例
课题:1、沁园春·雪 第__ 2 课时 总序第 2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讲授课 执笔人:李菊媛
预设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教具与学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
教 学 预 案
教学改进与随记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的上阕,感受到了北国
之雪的风姿。)同时,同学也畅谈了自己的审美感受。那作者
对自己笔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评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同在下
阕中寻找答案。
二、反复诵读,感受情怀
三、质疑讨论,把握主旨
1、面对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评价?
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作者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
2、作者联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评价他们?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联想到无数竞折腰的英雄:
略疏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
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点:都是中国历史上曾建功立业[注: 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产生过巨大影响
的人,作者对他们都作了委婉的批评,并以一“惜”字总领
对他们的批评。
3、作者这样评价英雄,用意何在?
以委婉的批评作铺垫,引出“今朝风流之人物”,这种写法类
似杜牧的《赤壁》中贬周言志的写法。
4、结合背景,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注: 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
本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
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当时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
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适逢一场大雪,雪后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本
词。词中诗人抒写了作为革命家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
中“风流人物”可理解为毛泽东本人,但更应理解成广大的人民群众。
四、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减字木兰花》,
相同,都写雪,都气势雄壮,风格豪迈。
不同,《沁园春》,借景抒怀,抒写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减字木兰花》,
写景为叙事,衬托红军一往无前[注: 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的英雄气概;《沁园春》写景、抒情
议论相结合,《减字木兰花》写景、叙事相结合。
五、板书:略
六、作业:
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