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发表于80年代初期,是反映中小学基础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注: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学生分析:
学生刚学完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对小说相关常识已有初步了解;本课反映的是当代的基础教育问题,学生们身处其中,对故事中的情节有一定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主要情节,理清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通过对人物、情节进行的分析,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人物、情节进行的分析,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概述故事情节导入
二、检查预习:主要是字词
三、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思考: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四、真情讲述
1、你从哪里看出京京非常想读课文?
2、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想读课文?(请找出有关段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然后概括明确
五、品读相关段落,探究心声:
1、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2、程老师最后明白了李京京的心声了吗?你认为她还是个好老师吗?
六、合作探讨:
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请找出文中的相关叙述和描写来分析)
七、互述心声
请用精练的语言,讲述你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表达你的心声。(一时说不了,可以先形成文字)
八、教师小结
具体内容(略)
附:板书设计
开端 想读课文 家庭
练读课文
发展 关爱、尊重、理解
听读课文 心声 学校
高潮 青少年
终读课文
结局 社会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在处理重点时有点偏,而且整堂课没有出彩的地方,比较传统。总之,这是一堂不太成功的课。
我在处理教材时,原本是想把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作为重点的,但在其他班试教了以后,发现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导致学生无法很好的配合,所以我就把本堂课的设计改动了一下。这样一改,课堂的完整性是有了,但教学重点有些偏离了或者说挖掘不深。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我太在意这堂课的完整性,太赶时间了以至于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点。很多问题都没有深入讨论,拓展不够。
总之,课堂教学是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课的确很不容易,非得下番苦工夫不可(当然也得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