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导学案
主备:吕霞 审核:初二语文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注: 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
1. 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
2. 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父亲艰苦创业“有志气”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刻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更多感动!”平凡之人虽然不如大人物那样显赫一时,叱咤风云[注: 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但是他们的身上依然涌动一股令我们感动的力量。
回首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这样的小人物有哪些?“闪光点”是
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今天就让我们来走向《台阶》,走近文中这位普普通通的父亲,
来看一看他的“闪光点”在哪里?
二、整体把握: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一)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师:请大家快速的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阅读时注意在书上圈点勾画,梳理出故事的情节脉络。
(学生自读,圈点勾画)
(二)复述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师:现在大家对故事情节大都有所了解,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一下呢?
【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
(三)学生自主提问,教师总结问题:
师:大家的提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多媒体展示)
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四)、针对疑难,讨论交流师:请大家每四人为小组,展开讨论,与同学交流。然后选代表进行课堂发言。
(学生讨论、交流)
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望,与其说是对地位的渴望,还不如说是对尊重的渴望。 但他耗尽毕生精力铸就起了这凝聚着尊严和梦想的高台阶时,却猛然发现月已缺,花已谢,人已老……
下面就让我们透过细腻的描写,进一步地走近父亲,感受父亲的形象。
三.研读赏析: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一)引发思索
师:请大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刻画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为了让大家在表达时能够有章可循,老师为大家举一个例子。如:第五自然段中的“父亲洗脚”的片断,“他的脚板宽大……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其中的“裂”,“嵌”,“刷”及“一盆泥浆”,“一层沙”表现了父亲脚板的粗糙,进而体现父亲劳动的艰辛。脚如其人,质朴敦厚。
请大家依据这种形式谈谈你对文中细节刻画的认识
说片断位置
读课文内容
扣字词分析
探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引发想像,展开讨论,答案不求统一。但教师更应该发挥其示范性、引导性,让学生能够有章可循】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的父亲是一个“穷爸爸”,但他的梦想却是“高台阶”。对于这个梦想,他是怎样渴望的呢?
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进行分析。
(五)总结升华
师:“我”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是一个地地道道“穷爸爸”,
但是他却能够艰苦创业,不惜用毕生的精力去铸就一个象征着他
的尊严和梦想的“高台阶”。所以我们说——
父亲是一个 的人。
生: ……
师:父亲仿佛是那逐日的夸父,尽管倒下去了,但是仍不失为一个悲壮的英雄,台阶则是他一生志气的丰碑。
四.拓展延伸:回首台阶,理解父亲
师:课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高台阶是他一生梦想的象征。你们的父母可能不是农民,但他们有没有梦想中的“高台阶”呢?下面倾听一首歌曲《父亲》。
(播放flash或ppt音乐动画《父亲》)
附:歌词
坐在岸边看着夕阳让我想起你
暖暖余晖温柔如你慈爱的眼睛
感谢你啊举起了我金色的童年啊
啊......
什么时候开始忘记讲给我的故事
什么时候开始想念你默默的注视
原谅我啊从未给你长大以后的拥抱
啊依呀......
你为我骄傲
我却未曾因你感到自豪
你如此宽厚
是我永远
[1] [2] 下一页
的惭愧
师:联系生活,你是否也有这样难忘的时刻。如果有那么就请拿起笔来,将情感尽情的表露出来吧-
(多媒体展示教师示例)
最难忘的是开学时父亲给我往宿舍楼上搬行李的时候,他肩上扛着行李,缓慢而艰难的挪动着脚步,额头上挂满了豆大的汗珠。面对着父亲,我要说:“爸,您放心吧。儿子在这儿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希望!”
(展示模板及要求)
最难忘的是父亲 的时候,他 ……( 描写 ) 。面对着父亲,我要说:“ ……。”
(学生当堂写作,当堂反馈)
生:最难忘的是父亲在网吧发现我上网的时候,他铁青着脸,只是低低的说了一句“走,跟我回家去”。面对着父亲,我要说爸爸,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再也不去网吧了。
……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第5、13、19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选段)
五、布置思考题,引发多元解读:
师:在台阶是三级的时候,父亲凝望别人家的台阶心情是一种渴望;但是当父亲耗尽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级高台阶的新屋时,他会想什么?
请思考:
1.父亲一辈子艰苦创业,所的结果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2.父亲这样做究竟值不值?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