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主备;吕霞 审核:初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自主学习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āng( )急 ②粗拙( ) ③烦suǒ( ) ④惧惮( )
⑤震sǒng( ) ⑥诘( )问 ⑦jí( )贯 ⑧pī( ) 雳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注: 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面如土色:
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震悚:
3.把作者的简介整理在下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谁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二、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自由讨论。
1、看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
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
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橘,还教给我很多道理。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来《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请同学们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明确: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
3、分析 “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不耐烦,讨厌?”
明确:喜欢“切切察察”---饶舌多事
[1] [2] 下一页
摆成“大”字的睡相--------行为粗鲁,不拘小节
教我许多的规矩(元旦吃福橘)---迷信,大煞风景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的是一个:没有礼貌,没有文化,不文明的阿长的形象。
那又是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两次产生新的敬意了呢?
三、合作探究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四、课堂小结: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课堂检测
1、解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憎恶( ): ___________ ②郑重:___________
③惶急:___________ ④磨难( ):___________
⑤烦琐:___________ ⑥骇( ):___________
⑦掳( ):___________ ⑧灸( ):___________
⑨诘( )问:___________ ⑩哀悼( ):___________
(11)渴慕:___________ (12)疏懒:___________
(13)霹雳( ):___________(14)孤孀( ):___________
2、填空。
《山海经》是___________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___________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___________,如刑天舞干戚、___________等。
3、作者不知道阿长姓什么,只记得连“阿长”这名字也不是她自己的;作者对她的称呼也常变化。这类“称呼”都有哪些?为什么会有不同称呼?
4、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几经变化,有“憎恶”,有“讨厌”,有“敬意”,以及敬意淡薄,消失之后又发生“新的敬意”。文章末尾则是深沉的思念和衷心的祝愿。简要而有条理地叙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
5、借助注释,诵读《山海经》中著名的神话故事《鲧禹治水》,说说你对鲧禹父子的看法。
洪水滔天,鲧①窃帝②之息壤③以堙④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⑤杀鲧于羽郊⑥。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⑦布土⑧以定九州⑨。
[注释] ①鲧(gūn):传说中的古代人名,禹的父亲。②帝:指天帝。③息壤:息,生长。传说中的一种神土,能自己生长不止,所以能堵塞洪水。④堙(yīn):堵塞,填塞。⑤祝融:传说中的火神。⑥羽郊:羽山的近郊。⑦卒:最后,终于。⑧布:同“敷”,铺陈。⑨九州:禹治平水患后,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九州今仍代指中国。
6、用下面的词浯造句。
①憎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渴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念念不忘[注: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童年时期,对你最疼爱、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你还记得他(她)的形象吗?写一两件事,让你的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