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教学目的:
1.能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
2.会懂得本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等。
3.能记住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注: 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教学重难点:
1.会懂得本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等。
2.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先学):自主学习-----质疑----合作学习----提交问题
第二课时 (后教):出示目标---听写字词---探究学习---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先学)
一、自主学习。
1.看课文,标段落序号。
2.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及课文中有疑难的字词。
3.介绍文体知识。
二、质疑,并把问题写在导学案上。
三、合作学习。
1.把导学案交给组长,组长负责删减重复问题。
2.小组讨论本小组的问题。
四、提交问题。(利用课间操时间将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后教)
一 、导入新课。
(一)导语: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
(二)这是一篇说明文,请同学们利用2分钟时间在看“友情链接”----说明文文体知识。
知识链接:
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 说明文的定义:
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
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2.说明文的种类:(1)事物说明文 (2)事理说明文 (3)科学小品文
3.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总体—部分……)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逻辑顺序: (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递进式。
5. 说明方法:下定义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 分类别 摹状貌、列图表、
引用等
6.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平实 、生动
让我教你这样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常用的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注: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
[1] [2] [3] 下一页
nbsp; (说明内容),使读者
(三)我们已经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先学了这篇文章,现在,我们主要要来探究同学们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
1.能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
2.会懂得本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等。
3.能记住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三、测查字词。
1.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这方面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请各组组长把导学案发给组员,直接把答案写在导学案上。(师屏幕出示字词听写情况)
2.学生听写。
3.请把导学案放在一边,下课时将导学案交上来。
四、探究学习。
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问题,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整合,讲解。
(主要围绕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展开讲解,对学生没有提出来的问题要给与补充。课中合作探究:
话题一: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
1、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2、《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充分研读课文,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讨论,明确。
小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把握一类事物的特征,必须找到同类事物的共同点。每个事物都有“个性”,同时又都具备同类事物的“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抓一类事物的特征,就是在诸多的“个性”之中找“共性”。
话题二:作者是如何介绍中国石拱桥的这些特点的?
1、对于桥我们首先应该注重它的实际功能。课文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先说外观再说功能,是不是主次颠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应该删去?
2、文中介绍赵州桥第一、三个特点都是关于大拱的,第二个特点是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是不是将第二与第三两个特点调换过来更合乎事理呢?
学生讨论,发言。小结。(侧重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话题三:文章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时语言有何特点?
1、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课本研讨与练习二)
课堂小结:本次课通过与记叙文的比较和对课文的研读,我们对说明文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如,说明文没有贯穿首尾的故事,不以浓郁的感情打动人,不注重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等。还知道说明事物一定要抓住特征,如果说明时东拉西扯[注: 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指说话条理斋乱,没有中心。],不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那么被说明的事物就会显得面目不清,说明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五、拓展训练:
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注: 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
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n,器物两部分之间的凸出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注: 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本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的特征是什么?
答:________。
2.选段中着重介绍的杰作是________。
3.全文的说明顺序是: [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时空顺序 d.逻辑顺序
4.风雨桥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与其他木石结构桥相比,在建筑结构上的独特之处是 : [ ]
a.不怕风雨 b.更为壮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c.建桥不用一颗铁钉 d.比其他桥长
.下面四个句子,说明不严密,不准确的一句是( )
a.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1.说明的对象是侗族风雨桥。它的特征是结构别致、造型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它既连接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2.程阳风雨桥
3.d
4.c
六、布置作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注: 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坐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这个文段说明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它按照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来写,大礼堂在建筑上最突出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从屋顶到地面”能否改成“从地面到屋顶”,为什么?
3.文中采用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