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生试读。(两种读法、两种意义)
真可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为了不再重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悔恨、叹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
2、释题:
依依,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给“往事”赋予了感情。
3、简介作者:
于漪,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她是一个曾经的偶像。1980年代,于漪老师的公开课〈海燕〉在电视里直播时,大上海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注: 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争睹她上课时的风采。于漪与其说是一位语文老师,不如说是一位挺立在语文教育风口浪尖[注: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上的“弄潮儿”。
4、写作背景:
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初中版)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关键词、重点句及其作用:
2、妙佳句的赏析:
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四、理清课文思路
总---分---总
-----
读书 热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