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淄水发表于2005-12-511:39:41课题:梵天寺木塔
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受到应有的启发。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而宋朝的森林建筑艺术更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学习《梦溪笔谈》二则中的《梵天寺木塔》(板书),随着北宋科学家沈括一起来感受我国古代森林建筑艺术的魅力。
请看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受到应有的启发。
老师相信同们一定能紧张地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学指导(一)
请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三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板书学生提问的字于黑板上。
梵fàn贻yí履lǚ讫qì
三分钟后
则指着黑板上的字问:会读的举手?
指名会的学生读。
2、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声音响亮。愿意读的举手。
xx,你先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读错了,就举手帮他更正。
3、生轮流读,有错即停,指名更正,师板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4、生齐读课文。
三、二读课文,练习译讲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二)准备译讲课文。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二)
请读读课文,利用注释或字典练习译讲。如有疑难,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六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译讲课文。
2、生自读,自译课文,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译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并板书于黑板中间。
师提示:请同学们不要放过一个疑难,有不会的一定要提出来。
学生可能有以下难解释的词语:
便实钉之:实:使坚实钉:用钉子钉
钱帅登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以瓦布之:木塔
喻皓之妻:的便实钉之:木板
患其塔动:那密使其妻:他的(匠师的)
如其言:他的(喻皓的)人履其板:那
伏其精练:他(喻皓)
〔生在译讲过程中,师对“之”“其”等虚词归类板书〕
3、(6分钟后)
师:能译讲的同学请举手
正面开始译讲课文,这几个疑难词句,在译讲时一并解决。怎么译讲呢?
请看:
(投影出示)译讲方法:
逐句译讲,即读一句,解释词,最后翻译这一句(人名、地名不必解释)。
4、指名轮流译讲。(如有错误,则叫他坐下,问:能讲对的举手?指名许多学生回答。如无人举手,教师讲解)
生可能有以下难翻译的句子: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
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他高明。〕
〔生在译讲过程中,可能有些内容没有补充出来,师提示:翻译时要作必要的补充。如“(塔身)就不动了”〕
〔生在译讲过程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可能没有调整,师提示:翻译时要作必要的调整。如“贻以金钗”即“用金钗赠给(她)”〕
(6、师:正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如有疑难,可以提出来。
如有疑问,老师个别辅导。
7、(齐读课文)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不用了。
四、课堂作业
(一)师:下面请大家完成课堂作业。
出示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
请大家练习背诵,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可以自己背,相互背。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背诵。
5分钟后,问:能背的同学举手?
如果举手少,就让学生再读;如举手多,就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
同桌背
齐背
(不熟练的可以翻翻书)
(二)继续出示课堂作业
请读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2、探究·练习二
3、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思考问题,师目光巡视。
a、解决探究练习二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苦。如学生说虚荣心强,也对。
如学生回答错了,师问题:他为什么不公开去问呢?
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注: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举重若轻[注: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一个无可奈何[注: 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一个轻松解决?
关键是懂不懂科学,能否运用科学知识。
〔前一问,学生若答到“不能解决疑难的为难心态”也可;后一问生答到“笑表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意即对〕
〔要求多名学生回答,并表情朗读〕
师:“密”“笑”(板)两字写出了人物的神态,透露出人物的心态,可谓生动传神。我们要注意体会并能简洁生动(板)地描摹人物。
b、生答到“我们为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感到自豪”“我们要学科学、用科学”等意师均肯定。
3、表情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