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学案设计
管头小学六年级 郑红梅
一、基础达标(同桌互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ǎi zài
①满载货物( ) 三年五载( ) 记载( )
dū dōu
②都市( ) 都是( ) 首都( )
bó báo bò
③薄利( ) 薄荷( ) 薄皮(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赋予 —( ) 雕琢 —( )
万仞 —( ) 绵亘 —( )
二、设问导读:
(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索溪峪的“野”?
(二)精读感悟:
1、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讨论,体会作者是怎么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野”的?
2、赏析:(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
3、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返璞归真”是什么意思?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4、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读记下列词语:
拔地而起 望而生畏[注: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千锋万仞 绵亘蜿蜒
随心所欲[注: 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拘一格[注: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婷婷玉立 年过花甲
2、找来填:
这篇课文用一个( )字,总的介绍索溪峪的特点,然后从四个方面描述:( )是野的,( )是野的,( )当然更是“野”性十足,( )也变得“野”了起来。最后总结出索溪峪的( )荡涤。
四、拓展延伸:(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大概由于刚下过雨,阿里山的千山万壑[注: 壑:山沟。山峦连绵,高低重迭。],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注: 模模糊糊,不真切。]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 )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 )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 )有些地方云雾浮在上面( )挡住山峰的上半部分( )令你产生翠恋直插云霄的错觉( )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1、在“( )”中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朦胧:
笼罩: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
4、用“ ”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5、用文中的词语说话。
有些地方……有些地方……有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