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8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发现诗歌中纪律性的说话现象,仿写诗歌
教具准备
挂图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刚才我们是在用什么样的方式问好?(语言)
对,语言(板书:语言)别以为人才会说话,我们的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不信?请看(出示课件,师简介:绿草茵茵,鸟儿歌唱,鲜花盛开……)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补齐课题:大自然的)齐读课题
2.师: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这奇趣无穷的大自然,去用心聆听它的语言
[1] [2] [3] [4] [5] 下一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测生字
搬家 年轮 圆圈 逗点 镶嵌 山脉 告诉 省略号
(小老师领读,纠正读音)
3. 分小节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写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
4.合作交流:(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年轮、鱼鳞、三叶虫化石)
师相机把准备好的词卡粘贴在黑板上
5.师:大自然的语言从天上到地下,从水里到陆地,告诉了我们许多事情,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引导学生答)妙不可言[注: 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什么叫妙不可言?
三、品读诗句,感悟神奇
大自然这些特有的语言到底“妙“在哪里?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听一听,读一读,品一品
1.(课件:自学要求)
你对大自然的哪种语言最感兴趣,,就把那个小节多读几遍
要求:(1)想一想,大自然的语言“妙“在哪里?
(2)读一读,怎样读才能让别人体会到“妙”
2.互动交流(学生说哪一小节的内容,就学习哪一小节内容)
(1)学生a回答: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告诉我们那儿曾经是汪洋一片
①教师板书
三叶虫化石, 汪洋大海
②为什么找到三叶虫化石的坟,可以推测那里是汪洋一片呢?
③出示“三叶虫化石”的标本或书上的图,请查找到三叶虫资料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三叶虫是节肢动物,在2亿多年以前已经灭绝了,它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以前是汪洋一片
④教师指导朗读,注意断句
教师范读:“电脑出示”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我们,那里/曾是/汪洋一片学习练习读,同桌同学读,指名读
(2)学生b回答:数数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两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①教师板书:鱼鳞 几岁
②教师电脑出示一条大鱼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提问:你们知道这条大鱼有几岁吗?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③(学生可能有说15岁、16岁……)如何判断鱼的年龄呢?请同学们画画课文中的第三小节
④小组讨论,鱼鳞到底有几圈?
⑤指名回答:3圈,请同学到前边指一指
⑥这条鱼有几岁呢?
⑦朗读这一小节:
自己试试读一读电脑出示:
你如果/钩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两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指名读,教师辅导
(3)学生c回答:如果你看到水里的蝌蚪,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①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蝌蚪 春天
②为什么说蝌蚪在水中游,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呢?
③电脑出示课件:(可以是书上的图,要让小蝌蚪游起来)你们看那水里蝌蚪多像(学生答:游动的“逗号”)
④点击鼠标在上面的课件配上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读出它的有趣
⑤指导好朗读:
学生边看课件,边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示范:指导读:
你看那/水里的/蝌蚪,
多么像/游动的/逗号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四、学习第五小节
1.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生说: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注: 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的人永远看不见)
2.为什么说“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呢?小组互相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3.小结:不爱学习的人由于知识贫乏,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理解不了比如在喜马拉雅山巅找到三叶虫化石,如果不了解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动物,那么就不能推断出2亿多年前,喜马拉雅山巅曾经是汪洋一片自然界里有许多现象,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比如大鱼身上的鳞片,不仔细看就不会发现有一个圈圈发现不了这些圈圈,也就不会想到这些圈圈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你们说对不对呀!因此说只有仔细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4.指导学生读好第五小节:
(1)学生自由练习读,
(2)教师示范指导读:
大自然的/语言啊,
其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学生练习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五、回扣第一小节
1.大自然的语言就这些吗?(不是)大自然的语言不只这些,那有多少呢?快读读课文中的第一小节
2.齐读第1小节
3.教师指导读好“到处都是”
六、拓展
1.你发现过大自然的哪些语言?组内交流
发现了大自然的语言时,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后会怎样做?
(引导生尝试以下方法:可以查阅有关的书,也可以请教别人,还可以上网去查阅有关资料)
2.结合课文中的写作形式,也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写一首诗歌
板
书
设
计
8 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 蚂蚁——天气
蝌蚪、大雁——季节
年轮、鱼鳞——年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三叶虫”化石——汪洋
教
学
反
思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