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1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注: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注: 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利用暖与寒对比突破体会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4、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诗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历史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注: 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注: 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a:磅礴(páng bó),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两个铁球同时着落》中它读bàng,这是一个多音字
b:一齐读注意刚才提醒的字音,我们一齐来读(生一起读整首诗)读得不错,大家读起来琅琅上口[注: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它有一个秘密,你们看(把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点红),出示音节发现了什么?
“难、闲、丸、暖、颜”它们押韵
c:你看,“难、闲、丸、暖、颜”它们的音节中都有“an”,读起来就富有韵味,谁能读出这种韵味
d:我们来看诗中这三个生字,注意这个“涯”,里面是两个土,在生字表下面的方格中认认真真地写一遍注意“岷”字的山要适当的往上靠一点,这样才会更美观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1、 体会“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老师也看到很多同学划了这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读读这句诗,哪个词理解起来有难度?
b、 “等闲”这个词确实难理解,“闲”在字典中有这几种意思(出示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应该选则哪一种,对,平常,平平常常那 “只等闲”呢?又该怎么理解呢?
c、红军把什么只不过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呢?谁能把整句话连起来说说
2、 抓“万水千山”体会难:
a、经历万水千山只当作是平常事,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在诗中圈一圈,把山、水圈出来
b、(出示地图),同学们看,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五岭是五座山的总称,它横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个城市,乌蒙在贵州,海拔四千多千米你还看到哪些山水?
c、这首诗选择了长征途中的这样五处山水,那么万水千山仅仅指这五处山水吗吗?有多少呢?
d、师:诗中还告诉我们有多少呢?我们可以读读资料袋
师: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师:整整一年同学们,红军长征要经过那么多的山水,困难可想而知[注: 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谁能句好这句话?(指读)这一切对红军来说只都只
[1] [2] [3] 下一页
不过是等闲小事(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 据生展开学习:
过渡:这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让我们读下面的诗句,一边读一边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做个记号
a、自读、交流:
b、相机教学:
a.(出示五岭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绵延数千里,可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细浪是怎样的呢?在书上画一画(请一生到黑板上画“细浪”)这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这是细浪,你体会到什么?能不能把体会送到这句诗中,把它读好?(指读)
b.通过查字典、画一画读懂了这些词,那“乌蒙磅礴走泥丸”呢?介意大家也用刚才的方法查字典、画画的方法解决,一边写一边讨论(学生自学)通过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①.谁能读一读(指读)
②.(出示图片)这就是高达四千多米的乌蒙山,红军要翻过这样的乌蒙山,在他们眼里只看作是脚下的泥丸谁能再来读?(指读)理解了这两行,能不能连起来读一读?(指读)再大的困难红军都当作等闲小事,我们一起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红军——(引读这两句诗)
c.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金沙”指金沙江的水,“涯”指的是悬崖,水拍悬崖怎么会暖呢?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②、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注: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敌人戒备森严[注: 警戒防备极严密。]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注: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注: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③、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
④、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⑤、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⑥领读: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注: 穷:极端。形容极端残暴凶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⑦、此时的红军心情怎么样?那是什么暖?(心暖)
(课件出示:铁索桥)
⑧、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寒”字,谁知道?不急,你看(出示卢定桥),这是由13根铁炼组成的铁索桥,如今,木板都让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注: 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你们看(夺桥片段)夺桥的勇士冒着敌人的枪弹,看着这样的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写在诗句旁边
⑨、师:如此惊心动魄[注: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的战斗,心惊胆寒,谁能读好?(指读)当时夺桥的22位勇士全都牺牲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惊胆寒(指读)一暖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个是战斗的惊心动魄(指读)一暖一寒,这是两种不同的战斗,在毛泽东的诗中浓缩成一暖一寒,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齐读)
⑩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
c、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
(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齐读,再指名读)
①、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后”呢?
②、由学生自主回答后,老师总结: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③、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注: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六、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