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20 有的人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教具准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中学语文在线(ywzx8.com)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谁?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的人民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鲁迅先生诗人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百感交集[注: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就情不自禁[注: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地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出示课题——《有的人》
3、介绍作者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畅(教师倾听学生的朗读情况,并针对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加以辅导)
2、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即点拨:“当牛马、石头、不朽、摔垮、抬举”等字音
3、听录音朗读,说说诗歌的朗读要注意什么?
4、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你发现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内容上的对比,25,36,47;“有的人”反复出现)
(设计意图:现代诗歌的语言非常讲究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进而品味诗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去体验诗的感情,领会诗的意境而这首诗写法上特点鲜明,全诗采用对比手法,将以鲁迅为代表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式的人生和另一种“骑在人民头上”梦想不朽的人生进行对比,一善一恶,一美一丑,其本质愈加鲜明,突出了主题因此,课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诗读通、读顺,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再通过学生的静思默想,发现诗歌在内容和写法方面的独特之处,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感悟作铺垫)
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
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你能读出疑问吗?
1、自由读第一节
2、质疑:预设: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这两个“活”“死”有什么不同含义?
“活”--肉体还在
“死”--精神已亡
死--肉体不在
活--精神永存
3、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来读书:哪种人虽生犹死,哪种人虽死犹生[注: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请同学们读2、5节
(1)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① 指名读,评议:他读出了什么感觉?或你听到他读出了什么味道?(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②探讨:为什么“恨”?怎么样的人会“骑在人民的头上”?骑在人民头上后的表情怎样?
③ 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注: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的反动派的傲慢神态
④ 理解“摔垮” 指导学生看图然后把看完图后的感受读进去指导读好“摔垮”读出把敌人打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
⑤、师生合作读
师: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生: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师: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生: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自主学习3、6节,4、7节
有的人
[1] [2] [3] 下一页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①各小组自由选择一种,商量用什么方法朗读表达出你们的理解
②组长带领成员商量:或有人领读,或小组集体读,或派一人做代表读,一句一句对应着读、抓住重点词语反复读……
③各小组自由练习
汇报展示3、6节
(ywzx8.com)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①a组:学生汇报读,相机点拨:
野草:鲁迅认为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以野草自喻,
地面:比作反动势力
地下的熔岩:比作革命的火焰只要能让革命火焰冲出地面,他愿意在熔岩中与反动派同归于尽
②a组的同学领读,其余学生接读,在读中体会鲁迅先生的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
汇报展示4、7节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① 小组学生汇报读评议,生评,师评(你们小组特别是最后一句读出了人民对他的崇敬)
4、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请把 “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预设: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5、交流学生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略读课文应着重引导学生自己读懂内容,自主体会情感针对这首诗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感悟诗歌内容,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抓住难理解的词语(如:“骑”“摔垮”“野草”“地下的火”)和对比性的语言,运用图片资料以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积累,联系课外收集的资料去理解,去感悟,感受先生崇高的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探讨:“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你知道都有谁呢?指名说(岳飞、雷锋、周恩来,王二小、谭千秋……
2、教师引读:面对自私自利[注: 私心很重,只为个人利益打算。],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人我们痛恨、愤怒的说————生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因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所以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教师引读:当我们面对大公无私[注: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全心全意[注: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尊敬他、歌颂他————生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3、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和道理?
(设计意图:有人云:现代诗的教学讲究的是“情与景的交融,是心与心的沟通,是精神的创设”,要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与想象力为目的,以学生获得情感认知、达到精神性体验为价值目标因此,我安排了“师生合作配乐朗诵”“联系实际谈‘有的人’”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口诵心惟[注: 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中,抒发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在“谈话”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五、布置作业:
1、 诵读这首诗
2、 搜集鲁迅的名言
3、阅读鲁迅的作品如:《故乡》《一件小事》《药》
板
书
设
计
有的人
活--肉体还在
死--精神已亡
死--肉体不在
活--精神永存
教
学
反
思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