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2、明确作者的审美观念;
3、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4、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 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1、 播放配乐图片,共同感受美,营造美的氛围。
2、 质疑:“美”是我们大家都期盼的、追求的,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在我们看来,“美”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美的?畅所预言。
3、导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板书课题、作者)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带问朗读:这是一篇议论文,看看作者围绕美这个话题,作了哪些论述?在这些论述中作者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
方法导引:大声朗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关键句用笔勾画出来。(议论文中的关键句就是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能给我们以启示的,或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注: 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作用的。)
2、 交流评价:集体交流所勾画的关键句,并说出理由。再绘声绘色[注: 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的演读出来。
3、 投影演示:老师也找了一些关键句,和大家的差不多,一起读一读(齐读)。
思考:这些句子蕴含哲理,我们该如何朗读呢?(带着思考、带着理性,慢慢地读)。
①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②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③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彼。
④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要胜于形体之美。
⑤ 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往往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⑥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⑦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⑧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三、 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1、 自主阅读,制作格言卡。
如果从培根的语句中,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制作一张“美的格言卡”,你准备选哪句?为什么?
美 的 格 言 卡
格 言
赏 析
2、 小组内部交流,评比最优秀的同学。
3、 集体展示成果,把卡片送给你的朋友、老师、家人。
四、 赏读课文,概括主题:
1、 再读关键句,思考:这些句子提到了很多的美:颜色美、形体美、优雅行为美、以及图画不能表现、眼睛不能看到的德行美,其中作者最看重的是那种美?前三者属于外形美,德行美却是一种内在的美。那么在作者心目中,什么样的美才是最理想的美?(板书:内外兼修乃至上之美——中心论点)。
2、 畅所欲言[注: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大胆质疑:如果对文中的某句话不太理解,或者有不同与作者的观点可以大胆发表,并且敢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五、升华主旨,拓展感悟:
1、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确实如此,只要我们用一颗善良的心灵去感受,用一双聪慧的眼睛去探寻,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倾听,你一定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举出生活中体现美的事例,可以涉及古今中外[注: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2、就你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写一句关于美的格言,写一首关于美的小诗,或写一段关于美的随笔。
六、再读课文,课外延伸:
1、选择优美的语句,赏析记忆。
2、阅读课外美学著作,如朱光潜《谈美书简》、宗白华《美学散步》,加深对美的感受,提高对美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