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作文·写出新意
授课日期
共 2 课时
总第 55-56 课时
课 型
讲评、练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总结上次作文得失,展示优秀作文,分析写作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训练主题,完成训练任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提出训练要点,教师讲解并作出示范,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会从众人熟知的素材中提炼出新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自我反思能力,学习对事物或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
发散思维的讲解和训练。
教学难点
克服思维定势,从相同的材料中提炼不同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
教具准备
板 书 设 计
作文·写出新意
一、写作指导 二、写作训练
1、案例分析 1、发散思维训练
2、思维训练
⑴思维分类与发散思维 2、写作训练题(见教学过程)
⑵发散思维的三维度
⑶运用发散思维的原则
教学过程
互动感悟
一、谈话导入中学语文在线()
在最近几次作文训练中,我发现我们同学所选的材料都不错,但从材料中提取深层次含义显得不足,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不能从一些典型事例中分析出新的内涵,从而导致作文没有新意,不能给人以新鲜感,形成的综合印象就是缺乏创造力。今天这次作文课,我们就把“旧材料翻新”作为一个专题来加以研究。
二、上次作文讲评
1、复习列写作提纲的基本思路。
2、学生自我反思自己所列提纲的优点和不足:
⑴环节是否齐全;
⑵观点分解是否有深度,和总观点之间是还一致;
⑶写作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符合逻辑;
⑷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
3、教师组织评议
⑴选择3-4名同学说说自己的写作思路;
⑵同学互相评议;
教师习作要求进行案例剖析式讲解,学生根据讲解再读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
教学过程
互动感悟
⑶教师小结训练完成情况及互评情况。
4、优秀习作展示
高二(1)班:张睿智、梁艳、裴启凡、陈丹、冯倩
高二(4)班:张韵晗、姜子夏、徐嘉辰、邱桥
三、写作指导
损坏东西按价赔偿,这是天经地义[注: 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的事,可是到了《三块钱国币》中杨长雄口中就成了“不情不理不势”的事情。可见当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事物或问题时,就可能产生许多新的见解,这就是求异思维,就是创新的基础。请同
[1] [2] [3] 下一页
学们先看下面一组事例,并对其作求异分析。
1、案例分析
⑴[
◇试谈谈名儒的创新行为:教育儿孙;对小偷本性的肯定,人格平等,强调“变化”。
⑵[望梅止渴[注: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相传曹操领兵出征,途中未遇汲水之处,兵士苦渴难行。曹操故意说:“前面有个大梅林,结满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兵士一听,顿时口舌生津,乘此前行,终于找到水源。
◇“望梅止渴”现在多用来比喻什么?(以空想安慰自己。)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哪些积极因素?(心理暗示、机智)
⑶[乐不思蜀[注: 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三国蜀被魏灭亡后,后主刘禅作了俘虏,举家迁往洛阳,魏封他为安乐公。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有意安排蜀国的技艺,别人看了都很伤感,刘禅却嬉笑如常。过了几天,司马昭问他是否还想蜀国,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批评哪一类人?(刘禅之类忘返、忘本之人)
我们还可以用来评价哪类人物?(诸葛亮一类的忠诚或者愚忠)
2、思维总结
从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在对一个事物进行分析时,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关键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思维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变换思维方向人人都会,但是各人在变换思维方向的速度、丰富性、合理性上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对这种思维品质加以训练,以提高自己思维的灵活性。
人的思维从方向上分析主要可分为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⑴什么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思维作为人脑概括地和间接地反映事物属性和内在联系的特殊功能,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依据思维赖以定向的材料性质,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依据个体发展的阶段水平,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依据人对思维结果产生过程的意识度,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依据思维结果的创新性,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此等等。发散性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主体地、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⑵发散思维的“三维度”:变通度、独特度、流畅度。
从写作态度、可操作性、反应思维水平等角度进行适当评价。
以实例展示求异思维:旧材料翻新意。
教师分析第一例,学生分析后二例,亦可让学生列举更多事例并加以求新性分析。
教师结合图示加以讲解:明确该思维的特征,重点说明其重要意义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互动感悟
⑶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有助于推陈出新[注: 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产生大量新奇独特的构想,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倡导求异思维,并不是让人们不着边际[注: 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地去胡思乱想[注: 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去异想天开[注: 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去任意蛮干。求异思维也是要在科学精神、科学理性、科学方法的引导下,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积极的成果的。
3、发散性思维训练
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救落缸儿童的方法有哪些?哪一条最快捷?
⑵“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列夫·托尔斯泰)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哪些观点?
⑶如果花瓶碎了,怎么办?
四、写作训练()
一个人来到麦田里,要选一株最大的麦穗……
请根据上面提供的背景材料,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格式要求:
标题:……
体裁:……
写作角度:……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发散不作优劣评价,但要关注其是否合理。
作业布置
巩固作业:完成训练任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训练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预习作业:自读戏曲单元的知识短文和课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教后反思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