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琵琶行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走进古代的文学世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2.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感悟其意境,理解诗词中抒发的感情。目标分解:朗读、精读——结合作者的经历,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鉴赏、理解——鉴赏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诗句,理解音乐中饱含的琵琶女及作者的情感。【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 2、领会并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3、鉴赏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诗句,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理解音乐中饱含的琵琶女及作者的情感。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 鉴赏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诗句,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中饱含的琵琶女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录音机、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注: 禽:鸟;兽:野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行”这种体裁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 2、小声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3、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明确: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同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 四、作业:反复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 鉴赏诗歌: 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明确:诗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