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登高目标分解 【课程目标】6. 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感悟其意境。 【目标分解】 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明确诗中的客观之象,分析诗人主观之意。 感悟其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意蕴,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范读、点拨,学生反复朗读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2、赏析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说出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忧思。【教学重点】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在春意盎然[注: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鸟语花香[注: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的春天,人们喜欢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注: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而在秋高气爽[注: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注: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圣”杜甫一首关于“登高”的诗,诗的题目就是《登高》。二、 品读诗歌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学习一首古诗,首先就是要进行的朗读,不是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品读诗歌。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提示的要求自由诵读。生(自由朗读1分钟左右)师:请同学们听一段视频朗读。(展示一段名家的视频朗读)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接下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读一读。(选两位学生进行朗读,师或学生作简评,以鼓励为主)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都很不错,但我认为同学们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