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
训练目的:
1、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激发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2、帮助学生了解写作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学到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
3、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重点:
获取独特观察、思考和描绘客观景观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写作状态,并且抓住写作要点。
2、借助多媒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获取语言情趣。
3、构思:层层推进地训练方法。
训练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析
大多数学生在描绘某一个事物(自然景观)时往往只注意事物本身的表面(表象),只重视了对事物的感性感受,造成写作时千人一面的局面,作文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开启思维,没有展开想象,使写作呈现僵化现象。
二、导
作文是需要激情的。作文是思想感情与生活碰撞的火花。从生活中去感悟写作奥妙、体验写作乐趣,是激发写作灵感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思维的宝贵财富。对生活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会使我们的感情世界更加丰富、更加美好。今天让我们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验自然的风景吧!
三、赏
1、老师引导并用投影仪显示写景作文的几个注意点:观察的角度,景物的特征,具体的描绘,思维的拓展。
2、展示课文中有关写景的文段和课外名家美文中的写景妙句。
a、展示精彩选段。
夏
也许是太阳的鼾声太大,吵醒了这个活泼可爱是少女。
她不喜欢那种单一的绿色,就用自己的画笔在上面加了许多花儿,娇艳于滴,她像花儿一样怒放,赤橙黄绿蓝靛紫,是花的彩妆,像她一样迷人.树叶成了浓浓的绿,翠极了,拿在手里,似乎可以看到里面的浆汁在鼓鼓流动,好一块充满生命离的翡翠.蝉,在歌唱着,一首夏的颂歌,是它的最爱。
夏就是这样,不那么平凡,无味,总是带给世界不一样的感受,热闹非凡。
秋
也许是收获的甜美太多,吸引了这个成熟的青年。
她很欣赏落叶,秋风拂过,蝴蝶般在空中旋转,飘舞着,金色的翅膀,渡上了夕阳的余晖,这并不凄美,落野睡在泥土中,一定暖暖的.瓜果飘香,累累硕果让秋心花怒放[注: 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这就是秋,不那么凄凉,惨淡,总是带给世界一方安宁的享受,安静,默默地。
b、投影仪显示课外名家语段(先显示未画浪线的文字,再一次显示浪线上文字):
村落沉睡了,幽暗的夜空泛着银光。一颗颗绿色的星星,像夏夜那般温柔,它从深奥莫测的苍穹,从遥远的银河深处,若隐若现,友爱地向我眨着眼睛。当我走在布满灰尘的夜路上,它随我同行;当我停在桦树林边,在那幽静的树阴下,它就守侯在树丛中间;当我走过家门,它就从漆黑的屋檐后面向我亲切而温柔地闪着光辉。
——(苏联)邦达列夫《星星和月光》
四、思
请几位同学谈感受,分析选段好在哪些地方。
1、为什么作者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没有诀窍?
明确:借助联想和想象。多思。
投影仪显示两行字: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帕斯卡尔。
2、选段语言优美的特点:
贴切;句式多样;情感丰富。
五、练
1、有人去过张家界吗?如果有人回答去过,就让他谈谈感受,或简略描绘一下,如果没有,老师就直接多媒体播放《张家界风光》。说明:根据时间允许,选择播放的长度(宜控制在5分钟之内)。
老师提示:注意这些风光美在何处、拍摄者的角度等。
2、观察学生的情绪,在情绪高昂之时,定格一个画面,如《张家界风光》中的五色海中的一格反光点,一处如珠玉乱溅的瀑布……
3、给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将画面上的景点描绘下来,选择几个好的当堂诵读。
4、老师小结学生片段训练可能出现的长处和不足:①写作技巧欠缺,如句式单一,修辞手法欠缺,表现手法不熟;②缺少联想,没有与其他类似的景观进行比较。正例:《济南的冬天》;③缺少想象,不能从语言上给读者更多的情思。正例:《鼎湖山听泉》;④没有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未将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文思想相结合。正例:《画山绣水》。
六、拓
不论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还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欢悦,或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惬意,都是大自然无私的奉献。
在“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的春天里,北国积雪初融,河流汩汩;江南千里莺啼,遍野春花。燕子忙着筑巢,牛儿忙着耕田,人们忙着翻种。春雨也不甘寂寞[注: 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让原本就绿的草更绿,原来就红的花更红,原来就黑的泥土更黑,世界像被洗过了一样,透着清新。
晴朗的春天更美,正所谓“日高花重影,风暖鸟声碎”。杨柳依依,江水蓝蓝,让暖春懒洋洋的阳光熏得仿佛都笼着轻纱,像位雍容华贵的妇人,孕育了一年的美丽。
“水面清圆,一一荷举”的景象,是夏天所特有的。柳树褪去了春天的嫩黄,用它的婀娜来感动人们。高大的树木尽量舒展开强壮的臂膀,撑起一方天地,泼一片浓荫。映日荷花别样红,映日荷花连天碧,红绿相衬,组成一个跳跃的夏日。
夏日的雨说来就来,“山雨欲来风满楼[注: 欲:将要。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满天乌云,一阵狂风,紧接一通骤雨。来得快走得也快,雨后透着清香,那是泥土味道。夏天很干脆,像个爽朗的汉子。
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柳树早已脱去了她如泉如瀑、如伞如盖的绿色,用她的萧条继续感动着人们。原本绿色的稻田也换上了金黄色的盛装,向人们炫耀着自己的成果。金色的桂花傲立枝头,散发着甜香。菊花更是不会放过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争先恐后[注: 抢着向前,唯恐落后。]为秋天的金色画卷添上明丽的几笔。
“稻花香里说丰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像个撒了网的渔夫,充满了希望,又透着点忧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相比之下,江南的雪就小得多。要不,诗人白居易如何能在晚来天欲雪之际,围着红泥小火炉饮酒呢?有雪当然就会有如雪样洁白的腊梅,暗暗散发着雪所没有的香气,让人分不清哪是雪、哪是花。
雨雪霏霏的冬天里,万物似乎都睡着了,整个世界静悄悄的。但在积雪的下面,正悄悄孕育着另一个春天。冬天像一位严厉的长者,冷峻的外表里包藏着无限温情。
四季周而复始[注: 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被自然调和得完美无缺[注: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像一个精致光滑的瓷瓶。而人类,亦是这瓷瓶上美丽图案的一部分。
古人以“桑梓”代故乡,以“乔梓”代父子,以“椿萱”代父母,以“棠棣”代兄弟,以“兰草”、“梓树”代子孙。
可见古人对他生存的环境如何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哲理化,人和自然谐和一致。
今天的人们也同样渴求,人与自然,天籁和鸣!
七、悟
1、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悟解。
2、在此基础上,学生当堂进行修改刚才的片段训练
3、投影仪展示几篇好的修改文章,让学生结合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悟解进行评论。
4、投影仪显示总结:
观察的角度(不同角度、点面结合、移步换景)
景物的特征(不同时间的不同特色)
具体的描绘(句式多样、善用修辞、情感丰富)
思维的拓展(联想和想象)(有理性高度)
八、写
从“春风、夏日、秋雨、冬雪”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第 二 课 时
一、学生分组讨论习作内容。
二、小组内交流习作前的感想及习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确定写作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四、列出写作提纲,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路。评议同学的思路,提出建议。
五、进行写作,形成初稿。
第 三 课 时
一、分小组评议同学的习作:
1、小组长组织成员浏览习作。
2、小组内达成等级评定意见。
3、提出修改建议。
4、形成书面材料。
二、学生本人完成改稿。
三、小组再评同学习作。
1、小组内发表对改稿的看法,组长记录。
2、圈点勾画,作出评语,列出典型问题。
四、誉抄正文,教师做最后等次评定。
五、教师归纳习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第四课时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