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过程方法
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平分秋色[注: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到天鹅,我们不禁会联想到那只可爱的丑小鸭,想起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天鹅的故事》不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却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再读课文,说说文中讲述了有关天鹅的几个故事?赞扬了天鹅的什么精神?
明确:两个。一是两只天鹅互相依存,在暴风雪严寒的冬天,雄天鹅用双翼守护着受伤的雌天鹅,直到两只天鹅一起冻死。为了座位永久的纪念把它们制成了标本。
另一个故事是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
勇敢奉献、团结拼搏。
2.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
第一部分(1)“我”到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家做客。
第二部分(2—7)雄天鹅救护雌天鹅。
第三部分(8-14)头鹅带领群鹅破冰取食。
四、
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点拨新授
1、自学思考:天鹅破冰的故事中,最能让你感动的是哪几个小节,找出来,读一读。
2、学生自读思考。
3、交流,确定为11—13自然段。
第11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这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板书:腾空而起重重地扑打)
讨论:为什么找出“腾空而起”。你觉得老天鹅怎样?(板书:顽强)
(3)怎样才能读出老天鹅勇敢、顽强的奉献精神?试试看。
第12自然段
(1)导读:这时,别的天鹅——,它们——,瞧着——,只听得‘嚓——嚓——’,冰层——,接着——,冰面终于——。这位——沿着——水面——。
(2)出示: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
讨论:这里的“破冰勇士”是指?为什么说它很顽强?
(3)齐读第11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
(4)讨论: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这么一只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生命在一次、两次、无数次地扑打冰面,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5)过渡:而这群天鹅正是这么想,这么做的,下面的故事证实发这一点,指名读。
(6)指名读,其它同学想象当时热火朝天[注: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的场面。
(7)讨论:这群天鹅干得怎样?(板书:都投入齐心欢快)这群天鹅怎样?(团结)
第13自然段
(1)在天鹅们齐心协力[注: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奋不顾身[注: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地努力下,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块很大的水面,天鹅们终于可以找到吃的,它们——(导读)
(2)读到这“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水面。”你想说什么?
4、齐读第14小节
(1)同学们,我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感受一定更深,找出来读读。
指名读,出示:“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我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2)讨论:老人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呢?如果你是这位老人,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
6、小练笔:(二选一)
(1)读了《天鹅的故事》,同学们一定也被感动了,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题目自拟。
(2)天鹅破冰的经过,课文写得很精彩,也很感人。假如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来记叙这件事呢?请根据课文,以天鹅的身份来改写这篇课文,写出当时的情景。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五、作业
《配》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