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复习学案
田春苗
复习目标
1.顺畅地朗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2.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复习方法:对照学案,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
复习过程
一、巩固文学常识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饮冰室合集》。
二、巩固生字
恶 怯懦 瘠牛 翘足可待 鹰隼 干将发硎
三、巩固课文内容
1、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1)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2)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3)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2、整理写法:
(1)善于运用排比与对偶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论述文章观点,具有不可阻遏的气势。
(2)在论证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式,层层推理,步步深入,富有说服力。
(3)在表达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老年人与少年人进行对比,鲜明生动,说理透彻。
四、课堂检测
文段中哪些句子属于比喻句?这些比喻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前面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充分理解文句的意思,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就相当容易了。概括内容只求主要意思相同即可。关于第二题,比喻主要有“红日初升……有作其芒”。这些比喻的喻体运用得当,如初生的红日,啸谷的乳虎,与少年相应和,表现少年中国的热情奔放;而其他的喻体,则表现出少年的豪迈气势。这些比喻的运用,很好地体现出少年中国的光明未来。
五、布置作业
争取背诵全文。
请你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写一篇抒发当今少年的豪情壮志[注: 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的文章,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