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虎》 学案 第一课时
泗交中学 编写:郑海龙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学习重点)
2、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字词的意义。(学习难点)
3、熟读课文,翻译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重点)
导学设计:
一、 走近作者
1、刘基(1311、7、1-1375、4、16),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2、本文选自刘基的《 》。
二、基础存盘(这些字词你掌握了吗?)
1、你会写、会读下面的字吗?(给下面的字注音)
啻( ) 爪( )焉( )哉( )
2、你能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吗?(解释下列加点字)
于人不啻倍也:
虎利其爪牙:
则人之食于虎也: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故人之为虎食者: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
皆虎之类也: 何足怪哉:
三、挑战自己(试一试,和小组成员一起翻译课文。注意要书写工整。)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1] [2] [3] 下一页
四、拓展延伸(认真思考,完成任务。)
1、
说 第一自然段主要写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
虎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
2、你知道本文的论点吗?
《说虎》 学案 第二课时
泗交中学 编写:郑海龙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3、明确文章的写作主题。
4、盘点自己的学习效果。
导学设计:
一、 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划出重点。
(一)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 、鲜明、有针对性。如《坚持就是胜利》一文的论点就是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坚持是一个重要条件。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2、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要想证明论点的正确,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
3、论证 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二)议论文的结构 :
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论证结构:
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论证方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
二、挑战自我(结合前面的文章阅读,试完成下面的任务。)
1、
说 第一自然段主要写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
虎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本文第一段是从 展开论证,第二段是从 展开论证。
3、本文的论点是 。
4、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借 喻 ,说明不懂得运用 ,不会
,只凭 力量一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
三、课堂练习
1、《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
2、.说明下列例句中划线字的用法。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2)则人之食于虎也。
(3)故人之为虎食者。 (4)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3、刘基(1311、7、1-1375、4、16),字 ,谥曰 ,浙江青田人。 代 家、 家及 ,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被后人比作为 。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4、本文选自刘基的《 》。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