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蛇(两则)》 学案 第一课时
泗交中学 设计:郑海龙
成绩和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成绩。日积月累[注: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学习目标:
1、 了解寓言和《伊索寓言》等文学知识。(学习重点)
2、 掌握生字词。(学习重点)
3、 初步感知课文。(学习难点)
导学设计
【航站一】课外链接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注: 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远古时代就在各民族之间流传。战国时代,由于士阶层的兴起,他们或者著书立说[注: 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或奔走于各国,游说诸侯,都必须致力于言谈的技巧,使之寓于说服力,因此,在他们的著作或言谈中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注: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守株待兔[注: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愚公移山[注: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等。
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注: 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其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批评,或对某一阶级、某一个人有所讽刺,或提供某种生活的教训,或进行某种善意的箴诫。
寓言的主题有时是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让读者自己去领会,有时在结尾处点明,作为教训。不管写法怎样,实际上许多优秀寓言都成了人们珍视的千古名训。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集。
1、试总结“寓言”的特点:
①
②
③
2、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寓言故事,你知道的有哪些?请写出来。
3、世界寓言三大发祥地是指 、 、 。
【航站二】阅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统一答案。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冻僵 胸脯 隆冬 怜悯 纠缠 劈开
2、 给下列多音字加拼音并组词。
( ) ( )
血 恶 ( )
( ) ( )
3、 解释下列词语
隆冬: 怜悯:
纠缠: 后患无穷[注: 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4、《农夫和蛇(两则)》选自《 》。这部作品集的主要内容为古希腊
民间的以 为主的小寓言。该书是后人借助 的名义收集整
理的,故名为《 》。
【航站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1、 读懂课文,并能复述。
2、 这两则寓言分别告诉我们:
⑴ 。
[1] [2] [3] 下一页
⑵ 。
【航站四】拓展练习
思考:这两则寓言的寓意,除了在文章结尾处作者的理解之外,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愿你用思索这把金钥匙,去打开疑窦的大门,闯进创造的殿堂。
《农夫和蛇》学案 第二课时
设计:郑海龙
老师的话:成绩和劳动是成正比例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有情调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
2、 理解寓言故事的哲理性,体会寓言的多重寓意。(学习难点)
3、 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学习重点)
导学设计
一、 学习理解《农夫和蛇》其一
1、在讨论的基础上,尽可能用原文的句子或词语概括归纳各段段义。
①
②
③
2、从这则施善行,得恶报的寓言故事中,你还得到了什么启迪?
3、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
4、你是如何看待农夫和蛇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5、善良的农夫救了冻僵的蛇,反而被蛇咬死,你认为这和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注: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矛盾吗?为什么?
二、学习理解《农夫和蛇》其二
1、 农夫与蛇之间的仇恨是如何产生的?
2、 仇恨产生之后,农夫和蛇又分别是怎样做的?
3、 农夫的做法体现了他 的性格特征。而蛇的反应体现了它 的本性。
4、 “我一见到那被你用斧子劈开的石头,就对你没有好感,同样,你一见到你儿子的坟墓,就会想起对我的仇恨,难道不是这样吗?”这一段是蛇不和解的理由,请讨论:这个理由对吗?它说明了什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5、从这则寓言中你还得到了什么启迪?
三、学以导行
学完本课之后你认为在生活中怎样做就是善,而怎样做就是恶呢?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册——阅读达标
天道酬勤。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愿你日夜勤奋,早日成才!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