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学案
主备人:孙变霞 审查: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注: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见贤思齐[注: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任重道远[注: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4、学习古人正确的求知态度和学习方法,提高为人处事的思想修养。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全文。
2、整体感知理解《论语》十则内容。
学习难点:
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创意,我自信)
二.预习导学:
1.作者及《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统治者对人民要“相传有仁政”。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注: 立身:做人;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之道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用重要地位。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论语( )
② 学而时习之[注: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不亦说( )乎
③ 人不知而不愠( )
④ 吾日三省( )吾身
⑤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⑥ 诲( )女( )知之乎!
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 )
②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 )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 )
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 )
⑤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 )
⑥ 由,诲女知之乎! 诲: ( ) 女:( )
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 )
[1] [2] 下一页
⑧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我的课堂我做主)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解,翻译《论语》十则。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