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与《静默草原》比较阅读
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中学语文组 时间:
【学习目标】理解草原人对草原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 给下列划横线字注音
前瞻( ) 簇( )立 接壤( )
摩挲( ) 鬃( ) 颊( )
2、 释词
摩挲:
迥然不同[注: 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微不足道[注: 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3、自主收集整理字词处(注:字音、字形、字义):
4、作者简介
(1)《敕勒歌》
(2)《静默草原》
5、整体感知
(1)《敕勒歌》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静默草原》中的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有什么感受?
(ps:可以自己总结,也可在文中标划)
二、 探究活动
1、根据文章内容,试着把《敕勒歌》的部分诗句,添加到《静默草原》中,并说明添加此处的原因。
提示:可以直接用原句,可对原句进行适当的创新,可以用辅助语句进行连接,尽量做到与文章浑然一体[注: 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天衣无缝[注: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2、重难点研讨
(1) 文中认为,草原和城市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2) 哪些语句体现了草原“看不到”和“看不尽”这个特点?为什么说草原的风景是“看不到”和“看不尽”的呢?
(3) 草原的自由感体现在哪里?不自由感体现在哪里?
三、 学习体会
四、 自我测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 lè( )( ) qiónɡ( )庐 天似( ) 笼( )盖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
青色。( )
辽阔,深远。( )
同“现”,呈现。( )
3、赏析语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3)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
[1] [2] 下一页
五、 拓展延伸
收集关于草原的诗歌、美句、歌词。
【学(教)后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