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2、诗歌鉴赏方法的初步探究,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3、激发阅读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丰富心灵感悟。
【教学重点】
阅读和搜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朗诵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下搜集写雨的诗歌、文章、图片,并选择其一,准备简要的评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眼泪,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注: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文人墨客多情的心。”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我国的文学宝库里,写雨的诗词文章灿若星河、异彩纷呈,她们承载着中华几千年诗词的深邃神韵,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读诗使人灵秀,多读好诗,既能陶冶情操,又会使头脑变得灵敏。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诗雨,去感悟诗歌的魅力和那绵绵的雨中情思……
二、活动过程
[第一板块] 小楼一夜听春雨
导入:寂静的雨夜里,孤单单地静坐于书桌前,听着那细雨敲窗的声音,回味一种感情的记忆,铭刻一段刻骨铭心[注: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的生活,思考一份对明天的诠释。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那所学过的写雨的诗词也会不约而至……
(1)拿出自己课下搜集的写雨的诗词文章。
(2)朗诵所搜集的诗词文章,有条件的还可准备好音乐,进行配乐朗诵。
(3)小组合作,分析雨中所含情思,体验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各种心境下的雨。
如欢乐的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如 苦涩和无奈的雨: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
4、悲欢离合[注: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听雨》)
5、“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二板块] 丁香空结雨中愁
导入:雨给人们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也正如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当人们在观雨时,把自己的感情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
赏析诗歌,既可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近年来中考题型中又加入了诗歌赏析的内容,如何解答此类试题呢?
(1)《高考说明》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题型是主观题,考察的方面有:一、咀嚼语言,弄懂诗句含意;二、找出诗眼,揣摩题旨;三、分析形象,把握思想感情;四、重点剖析名言秀句;五、指出类别,比较区别;六、分析艺术手法,体会意境美等。考生可以按问作答,不必面面俱到[注: 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2)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1、理清一条思路:阅读全诗→找出意象→感悟意境→发掘主题。
【教学卡片】意象与意境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沾染成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在特定情况下,都可称为“意象”,正如刘勰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世界的。
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景寓,景中含情,品味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意境美,主要通过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即意象)实现。
2、建构一套语言: “分析+迁移”模式
前一句分析命题指定的内容(词语、句子、句式等),后几句则在分析的基础上或延伸、或拓展、或归结或提升到相关的景情理意等要素或层面上。
如赏析《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
“潜”字拟人化,描摹春雨来临时悄无声息、无影无踪[注: 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两句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3、学生挑选一条自己所积累的写雨的诗词,试着鉴赏分析,笔录
4、小组讨论,互相探讨诗词鉴赏的优劣
5、指名,师生共同纠正提高
[第三板块] 凭栏处、潇潇雨歇
导入:雨中登楼远眺,多少楼台烟雨中,情深深雨蒙蒙,思绪如淋漓的秋雨,绵绵不绝,亦如落红片片飘零,欲诉无人倾听,望不见归程,只听见,只听见,雨中绵绵密密的铃声……
1、春雨温柔夏雨狂,冬雨黯淡秋雨凉。在学习他人文学作品写雨方法的基础上,以某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独特感受,通过作文片段抒写雨中情怀。
2、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a、 可写成以雨为主的写景抒情散文,如朱自清《春》中描写的春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b、也可以雨为人物活动背景写成“情景交融”的文章,如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惶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
c、还可提供片段样本“秋雨,是那么缠绵,充满了金色。秋雨带着凉意来了,下一场秋雨,天气就变凉一次。灰蒙蒙的天空中飘洒着细柔柔的雨,送来了秋天的凉意。于是蝉不叫了,树木流着泪哀哭它的衰老。秋雨以轻轻的柔情抚摸着我们的脸。顿时,一股凉意从脸传到全身。它随风飘洒,在空中展现出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细细的秋雨,密密地斜织着,像轻纱飘在田野里,飘在我们的心中。雨声嘀哒捎来了冬天的信息。”
3、检查交流写作成果,品析优劣得失
三、课堂小结
看着圣诞节张灯结彩[注: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看着情人节浪漫温馨,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麦当劳、肯德鸡,我的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悲凉——我们在欣然的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或许异国文化的魅力的确巨大,但一个中国人不应当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注: 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吗?吸取国外文化,却怎能以牺牲本国文化为代价?
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
[1] [2] 下一页
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
四、布置作业
1、课下继续搜集写雨的诗歌文章,体味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2、多加练习,力求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3、将作文片段整理,誊抄于作文本上。
效果评估:在活动过程中,注意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的互融,注意了知识积累、鉴赏阅读、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是对同一事物的诗文的多向拓展,所以学生学习时觉得几部分衔接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注: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加之师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共同热爱,使本课效果相当好。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