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 学案
泗交初中 设计:郑海龙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 林则徐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 诵读诗文,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大意。
3、 结合作者的事迹赏析本诗,理解诗歌的意境。
4、 背诵、默写本诗。
导学设计:
一、走近作者
1、文天祥(1236~1283), , ,号 ,吉安(今江西县名)人。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作品收在《文山先生全集》中 。
2、写作背景。(见练习册42页)
二、诵读课文
1、这些字我认识。(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干戈( ) 寥落( ) 絮( ) 惶恐( )滩头( )
2、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标准,更有感情。
三、感知诗意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首联)
诗人在这两句里回顾了自己⑴ ,⑵ 的经历。诗人对于自己科场“ ”并不当一回事,因为这与当下的时局相比,一切都变得无所谓了。此刻诗人心头最耿耿于怀[注: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的,是历经挫败的“ ”。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颔联)
“山河”这里指代 。“风飘絮”比喻 ,“雨打萍” 比喻 。国家已经支离破碎[注: 支离:零散,残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像被狂风吹散的 ,自身同样安危不定,像被暴风雨抽打的 。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颈联)
第一个“惶恐”的含义是 。第一个“零丁”的含义是 。
第二个“惶恐”的含义是 。第二个“零丁”的含义是 。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尾联)
表明了诗人 的民族气节。
5、这首诗概括了诗人从读书成名,救亡报国到被俘这个阶段,历尽艰苦危难的家国之恸。首联总叙,先说 ,次言 。颔联,上句承前两句写 ,下句写 。表现出 和 密不可分的家国之恸。颈联实写,先说 ,再讲 。诗人与兵士同度危难,但兵士死尽、孤身独存,诗人进而萌生“ ”。尾联则表明诗人
,以“ 、 ”
直抒胸臆,表明决心,而且这两句出语有力,气贯长虹[注: 贯:贯穿。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鼓舞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注: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取义成仁。
6、从感情上来看前六句 ,后二句 ,构成了全诗
的风格。
四、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爱国的诗句,在班内交流展示。
五、背诵、默写《过零丁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