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遨游、遥望、晶莹、渺小、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慷慨、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注: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等词语。
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 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认识生字,会写词语。
2. 学习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就是人类的家园,她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她就是我们可爱的地球。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我们来交流一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思考:
1. 你读了本文后有何感受?
2. 读了本文后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3.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
四、精读深思
(一) 以读悟情,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 同学们看“地球的美丽与渺小”部分,从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地球的美丽?请同学们找一找,有感情的读一读。
2. 为什么将地球比做“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3. 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数字。
4. 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说明了地球的渺小,你能找出来吗?(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5. 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
(二) 就地取材[注: 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块几百万年前的珍品,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出示一块煤)
1.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自然资源?
2. 解释交流“不可再生”和“可再生”的意义并给资源分类。
3. 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说“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4. 交流讨论
(三) 动手计算,学习第五、六、七自然段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五、六、七自然段,想一想:这样的说法可行吗?为什么?
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 讨论交流。
3. 教师以目前速度最快的飞机为例,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白,要到达离我们最近的星球也需要今38万年。因此,破坏了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
[1] [2] 下一页
(四) 朗读感悟,学习第八、九自然段。
1. 齐读八、九自然段
2.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谈体会。
五、知识拓展
补充资料,课内延伸
六、小结:
正如那位宇航员说的“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七、作业:
以“保护地球”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