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
教学目标:
1、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
2、欣赏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
3、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2、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林语堂曾经感慨地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板书),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写道:“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注: 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真是美不胜收[注: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今天我们就随中国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一道,去领略大自然的杰作——祖国宝岛台湾阿里山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交流预习情况
三、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
此次阿里山一行,作者途径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景观呢?让我们追寻他的踪迹,走马观花[注: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活动二】
学生说好后,教师点拨:作者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边走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是采用了游记的常见写法:移步换景法
四、欣赏阿里山如画的美景
【活动三】过把导游瘾
每组选一处景点,给该景点起个恰当的名字,(温馨提示:可采用“形容词+景点名称”的形式给每个景点命名,即:“
而后准备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描绘、解说或介绍。
方法:各人先阅读相关段落,而后作书面准备,写好后小组内交流,集思广益[注: 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取长补短
由一人或几人共同做导游,向大家展示。展示完毕其他小组的同学以恰当的形式(掌声或语言)评价
五、品味优美语言
有不少美景,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就是说不出来,“情”在不言中。可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文中有不少语句优美,如果让你向大家推荐,你会推荐哪些语句呢?别忘了说出你的理由哟!
【活动四】:互荐佳句
方法:睁开你的慧眼,发挥你的灵性,寻找佳句向大家推荐。如果能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相信你一定会赢得喝彩!如果有困难别忘了看看下面的提示。
友情提示:
语言美的表现多样:有的典雅、凝练;有的音节和谐,朗朗上口具有音节美;有的巧用叠词;有的整、散句结合,美在节奏;有的融情于景或托物寄情具有情韵美,有的恰当运用对偶、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等修辞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活动五】:积累与运用
1、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或段落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校园内某一除景点。
板书:
【活动一】交流预习情况
【活动二】
【活动三】过把导游瘾
每组选一处景点,给该景点起个恰当的名字,(温馨提示:可采用“形容词+景点名称”的形式给每个景点命名,即:“
而后准备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描绘、解说或介绍。
方法:各人先阅读相关段落,而后作书面准备,写好后小组内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由一人或几人共同做导游,向大家展示。展示完毕其他小组的同学以恰当的形式(掌声或语言)评价
【活动四】:互荐佳句
方法:睁开你的慧眼,发挥你的灵性,寻找佳句向大家推荐。如果能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相信你一定会赢得喝彩!如果有困难别忘了看看下面的提示。
友情提示:
语言美的表现多样:有的典雅、凝练;有的音节和谐,朗朗上口具有音节美;有的巧用叠词;有的整、散句结合,美在节奏;有的融情于景或托物寄情具有情韵美,有的恰当运用对偶、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等修辞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活动五】:积累与运用
1、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或段落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校园内某一除景点。
附录:
1、
吴功正,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此文。
2、《阿里山的姑娘》歌词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高山常青,涧水常蓝。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涧水常围着青山转
3《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