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学案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
欣赏课文简练的语言风格。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简短的科技片断。
通过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了解身边的科技发展情况,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
学习重点:1.识记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宋代的科学成就对我们的启发了解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过程:〕
一、
下面的对联中隐含了一个科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学生: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1.沈括,北宋
2.《梦溪笔谈》,共
三、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注音并组词
喙(
缘(
〔及时检测〕
狗蝎
其喙
大穰
2.需要注意的词语
以 ——①以钳搏之:用。
之——①土人谓之“傍不肯”:代词,代子方虫的“天敌”。
②方为秋田之害:的
③以钳搏之:代词,指“子方虫”。
①其虫旧曾有之:这样,这种。
〔及时检测〕
(1)方为秋田之害:________________
(3)悉为两段:____________________
(5)旬日子方皆尽:
评点的角度:
四、细读课文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一)《以虫治虫》,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第
第二层(第
第三层(第
2. 需要分析的重点语句
句例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分析:
分析:
〔及时检测〕翻译下列各句。
(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1] [2] 下一页
nbsp;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害虫方面的其他例子吗?
2.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有总结科学成就的目的。而本文只叙述了农耕中的一件小事,似乎很难看出其中有人类科学研究的功绩。那他把这样一件小事记入《梦溪笔谈》,究竟想告诉人们什么呢?编者从该书众多辉煌的科学成就中选这一篇入教材,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六、教师和学生小结
教师:科学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大门。而科学本身也不是神秘的,它不仅仅属于科学家,也属于所有的有心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严谨的态度,进行细心的观察,你就会有许多收获。你也许也能向伟大的科学家一样改变世界
学生:写出你的收获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