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互动学案
设计人:高虹
一、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1、联系课文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二、互动导学
自主学习:
1、本文扣住什么事件写的?又是按什么思路来安排材料的?
2、三个“莫不”连用有什么作用?
3、课文第一段,写了哪三个场面?
4、描写赛龙舟场面时哪些动词用得准确、生动?(划出来)有何作用?
5、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本文写了那些习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三、学后反思
四、友情提示
这篇散文让我们了解了湘西人民的风土人情[注: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我们也应该有所了解,为了悼念投江自沉的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诗歌也了解很多像:
《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当堂测试(学习了,会用吗?一显身手吧!)
1、作者介绍
沈从文,中国作家。原名( ),湖南凤凰人。苗族。主要代表作有《 》、《 》散文集《 》等。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蘸( ) 峒( ) 伶俐( ) 缠裹( ) 戍( )军 泅( )水 好( )事的军人 数天( ) 数一数( )
干zào( ) 烦zào( )
3、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形体一律又长又狭。
(2)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3)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
(4)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4、《端午日》中,作者生动地写出了龙舟赛事的场面,你能用恰当的成语形容下面的情景吗?
(1)全茶峒人早早出城看划船。( )
(2)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共同参与竞赛。( )
(3)两船竞赛正激烈。( )
5、写出下列民俗活动各在什么节日举行。
(1)扫墓,祭祀祖先。( )
(2)吃粽子,赛龙舟,( )
(3)吃月饼,赏月。( )
(4)登高,赏菊。( )
6、写作练习:模仿课文中描写赛龙舟的场面,你也写一个“正月十五龙灯”的场面。要求写出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人物的外表及神态。特别是人们的情绪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