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三中 编写人:吕晓丽 审核:徐晓云
《祖国山川颂》学案
课前预习学 案
预习目标:掌握本课的字词,初步感知整篇文章。
预习内容:
一、了解“颂”的文体知识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
文心雕龙》中说:“颂者,
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
歌功颂德[注: 歌、颂:颂扬。颂扬功绩和德行。]的
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黄药眠这里是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取的是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传统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考,整个文章读来
大气磅礴[注: 形容气势浩大。],深情动人。
二、熟悉作者
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广东眉县(现眉州市)人,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博导。他是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奠基人,一位学者型的北
师大教授。作品有《面向着生活的海洋》《沉思集》等。
三、课前预习:
1、注音或写字。
莽( )苍 盎( )然 铿锵( ) 汲( )水
bān lán( ) 晨曦( ) pán shān( ) 采石矶()
汀( )泗桥 龙湫( ) 丘hè( ) 吟哦( )
楸( )树 涟( )漪 双颊( ) 瞭( )望
2.词语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来源:z*xx*k.com]
蹒跚
云蒸霞蔚[注: 蒸:上升;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茫若无涯
震耳欲聋[注: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振聋发聩[注: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3.课前思考:
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
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写?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散文诗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形象生动、
寓情于景[注: 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的写作方法。
3、感悟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爱国这一主题思想在一个民族文化内涵中的重要意义和核心地位。
学习重点[来源:学_科_网]
1、感悟作者真挚的爱国感情。
2、欣赏本文极具特色的景物描写和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学习难点
1、品味散文诗的语言。
2、展开想像和联想,进入散文诗的艺术境界,与作者展开心灵对话。
二、学习过程
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2、写景是本文中很重要的内容,请从原文中找出有关段落,细加揣摩,说说景物描写的特色及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表现作者主观情感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方式?
4、有人认为,祖国的山川不仅秀美,而且还包含着一层更为深刻的意蕴。那么具体来讲,又分别有怎样的意蕴呢?
5、素材积累
(1)、结合奥运会火炬传递,找一些爱国题材的文章和事迹,与同学们交流“我心中的祖国”。
(2)、找一些爱国歌曲如:《歌唱祖国》《我的中国心》等。
课后练习及提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烧灼(zhuó) 盎(àng)然 堆垛(duò) 铿锵(jiāng)
b. 湖泊(pō) 哺(pǔ)育 苍苔(tái) 遐(xiá)思
c. 汲(jí)水 双颊(jiá) 涟漪(yī) 颓(tuí)然
d. 斑斓(lán) 溪涧(jiàn) 丘壑(hè) 瞭(liáo)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
a.斑斓 溪涧 层峦叠幛 唧唧虫鸣 b.铿锵 吟哦 盈盈水波 飞流急湍
c.遐思 岗峦
悠然神往 青葱轻俏 d.清浊 滴沥 茫然无崖 颓然倒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大自然季节的 ,促使着新生事物的成长。
②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 ,而春天则永远在循环不已。
③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和充满着生机啊!它青青的草色,一直 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
a.变幻 变迁 蜿蜒 b.变幻 变化 绵延
c.变换 变迁 绵延 d.变换 变化 蜿蜒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瀑布)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旅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象失去了声音。
b.看了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云蒸霞蔚的氛围,它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什么,但它的冲劲的确使人振奋。
c.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捕捉到其中
耐人寻味[注: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的思想。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
叹为观止[注: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b. 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c. 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d.
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
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温柔轻盈; 。
生命中最美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用
浓墨重彩[注: 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描绘而成的, , ,裹在层层的重负之下。
(1)
婆娑起舞[注: 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2)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3)它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印迹 [来源:zxxk.com]
(4)它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印迹,但它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a. (1)(3) b. (2
)(4) c. (1)(4) d. (2)(3)
7.下面三句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 )
最先不过是 ,逐渐才变成 ,然后是 。
①苍苔滑石间的细流
②深谷里跳跃着喜悦的白色浪花的溪涧
③雪山冰岩下面滴沥的小泉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组是………………………………( )
a.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中,我可以联想到一长串的人物的画廊,联想到一系列的山川、树林、村舍、田野、池塘、湖泊。
b.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亲人、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来源:学&科&网z&x&x&k]
c.春天,它穿起了
万紫千红[注: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
d.这是春天的消息: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虫鸣了。
【能力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面对着巨流滚滚的扬子江,我想起了它的发展历程。最先它不过是雪山冰岩下面滴沥的小泉,逐渐才变成苍苔滑石间的细流,然后是深谷里跳跃着喜悦的白色浪花的溪涧。以后它又逐渐发展,一时它是萦回在牛羊牧草之间澄澈的清溪,一时它又是沸腾咆哮
、素气云浮的瀑布,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狭谷之间的险滩。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容纳了许多清的和浊的支流,形成了茫若无涯、
浩浩荡荡[注: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的大江。
……
还有黄果树的瀑布。
远离瀑布还好几里,就先听到丘壑雷鸣,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近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水冲到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浸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游人打着手
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生平到过不少的
名山大川[注: 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但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门前的小溪。春天,秀水涨满,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细雨如烟,桥上不时有人打着雨伞走过。对岸的红棉树开花了,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一阵一阵的风,吹来断续的笛声……
小溪唱着愉快的歌流走了,它将冲击着一切崖岸流向大海。静静的群山,仍留在原来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
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瞭望故乡。
9. 作者叙述扬子江的“发展的历程”意图是什么?
答:
10. 描写瀑布的一段文字,用的是什么顺序? 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答:
11. 作者“生平到过不少的名山大川”,但为什么“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门前的小溪”?
答:
12. 结尾两段,群山和流水各有什么象征意义?流水化作羽云瞭望故乡,有什么含义?
答: [来源:z&xx&k.com]
13. 祖国的山川我们天天看到,但许多人并没有感受到其中之美,作者却能感受到,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
答案
预习学案:
1.字音字形
莽(mǎng)苍 盎(àng)然 (铿锵)kēng qiāng 汲(jí)水
斑斓(bān lán) 晨曦(xī) ( 蹒跚)pán shān 采石矶(jī)
汀(tīng)泗桥 龙湫(qiū) 丘壑(hè) 吟哦(yín’é)
课内探究答案
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主题是歌颂祖国的优美山川。作者通过对祖国优美山川的细致描绘,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热情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美、祖国文化积淀的丰厚、祖国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崇高.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大大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写景是本文中很重要的内容,请从原文中找出有关段落,细加揣摩,说说景物描写的特色及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祖国的四季景色宜人、生机盎然,有春天唧唧的虫鸣、繁盛的花木,有夏天迎着朝霞、踩着露珠的姑娘,有秋天收获的果子、轻纱般的羽云.有冬天不畏严寒、
开在冰峰雪岭间的雪莲。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振奋。(学生将四季景色分开赏析亦可)
3、本文表现作者情感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方式?
明确:(1)直抒胸臆。
作者在写作本文时的情感是炽热的.而表达炽热情感的最有效方法莫过于直抒胸臆。爱国之情在作者的心里埋得太深太久.到了爆发时.
往往只有直抒胸臆式的宣泄.才能令作者感觉畅快.感觉尽兴。比如文章的开头.作者的情感便喷薄而出:“我爱祖国.爱祖国大自然的风景。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术.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都感到亲切.值得我留恋和爱抚。”多么奔放的语言.多么赤裸的情感表达,更可贵的是.我们没有感觉到丝毫的造作.有的只是那对祖国的无尽爱意。
(2)景语情语。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 作者黄药眠在文中对祖国山川的描绘,同样也倾注了他的感情。祖国的四季.色彩调和,充满生机;祖国的晨昏.温馨亮丽,饱含希望;扬子江的壮美.黄果树瀑布的奇观,家乡小溪的优雅.更给祖国的画卷增添了
生花妙笔[注: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每一笔都是那么道劲有力,每一笔都是那么意蕴无穷。 (3)情感象征。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以外.文章还通过一些富含哲理的象征,抒发崇高圣洁的爱国之情。如涓涓细流汇成浩荡长江的过程.象征了祖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如黄果树瀑布的雄壮宏伟.象征』,祖国巍峨气魄的一面:如群山目送小溪汇人大海、流水化作雨云回首故乡的山水情谊.更象征了游子与祖国间的依依深情等等。 4、有人认为,祖国的山川不仅秀美,而且还包含着一层更为深刻的意蕴。那么具体来讲,又分别有怎样的意蕴呢?
明确: (1)作者写扬子江的由滴沥的小泉发展到细流、到溪涧、到瀑布、到湖泊、到大江的过程.是为了说明事物的发展壮大需要经过许多
的艰难曲折.祖国的历史也不例外。
(2)作者写登山远眺、临海观景.是为了说明祖国风景的千姿百态和博大神奇,而且这还提醒了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慧眼。
(3)作者写丘壑雷鸣、雾气升腾、彩练悬空、珠花进发的黄果树大瀑布,则是要以其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击的力量去
振奋人心[注: 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去激发人们心中的那股爱国热情。
(4)最后作者又以极为细腻的手笔,给我们献上了一幅
别有风味[注: 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的图景:细雨如烟,小溪微涨,燕子回旋,红棉花开,笛声断续飘来,行人打着伞儿悠然走过。朦胧的画面.独特的风情,又立时使我们陷入了对家乡的思念。
课后练习及提高答案
7、★解析:按照水流的
积少成多[注: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的顺序,从点滴到奔腾的水流。
答案:d
8、★解析: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亲人、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答案:b
9、★参考答案:通过扬子江的历程叙述,表现了中华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内在原因,那就是
勇往直前[注: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精神。
10、★参考答案:作者描写瀑布,总体上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
11、★参考答案:因为小溪是故乡的,小溪在作者心中代表了故乡。小溪周围的人、景又是作者时时牵挂的。
12、★参考答案:小溪象征了祖国的儿女;“它将冲击着涯岸流向大海”象征了成长发展追逐理想的过程;“静静的群山”目送“水波远去”写出了祖国对自己儿女的期待与美好祝愿;流水“化作一两片羽云瞭望故乡”则写出了祖国儿女对祖国的依恋。
13、★参考答案:要感受到祖国山川之美,必须观察仔细,富于联想,热爱生活,饱含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