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节选)
内容简析
《呼兰河传》是一部散文体小说,没有前后连贯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贯穿全文始终的人物,祖父的后花园与自己的童年生活就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文节选的部分,作者先描绘后花园中美丽的景物,再写在园中自由自在[注: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的活动,最后又写自己对于园子的美好印象。有人说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都是写景,两者有些重复。其实这不是重复,如果说前面是一种客观的描绘,后面则是一种主观印象和感受,在作者儿童时代的眼中,花园里的一切都那么神奇美好:动植物都是自由的,都是活的,太阳和天空都充满一种神奇感。
创意说明
本文没有扣人心弦[注: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的故事情节,没有任何矛盾冲突,只是回忆童年时在祖父后花园这个狭小空间的无拘无束[注: 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的自由生活,但由于作者在文中倾注了热切的情感,为读者描绘一幅旺盛灿烂的生命图景,表现了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要注意对文中那些充满感情色彩的语句的理解与品析,特别是文中表现作者童年美好生活的语句体悟,从而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与意趣。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以亲切朴实的语言描写花园景物,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品味生动贴切的景物描写。
◆过程与方法
简要介绍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文中所描绘的轻松、欢乐的童年生活。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步骤
教 师 组 织
学 生 活 动
激
情
·
导
入
“伟大的注说家就是诗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诗。”萧红正是一个“不以诗,别具诗心”的小说家,她心以诗人的敏感、诗人的眼光和诗人的心灵去观察体验客观世界,从而赋予小说以深沉的诗意之美。早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就作出评价,称萧红的小说“有诗的韵味”“充满市面上热情,和只玩些技巧的所谓的‘作家’的作品大两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节选)》。
聆听
资
讯
共
享
1
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交流、识记
2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注: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聆听、感知
3
读准如下字音,理解它们的意思:
蚂蚱 闪烁 溜 谷穗 铲 绑 遮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初
读
·
感
知
1
自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注: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的?
②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聆听
2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自读课文,圈点勾画
3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明确。
①提示: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自认为是正确的,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祖父 也就不那么亲近了,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注: 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了。
②提示:可以从以下语句体会祖父的形象: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归纳】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注: 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的人。
交流、讨论、理解
品
读
·
探
究
1
从文中找出一些对景物描写的句子,品味其中所蕴含的充满孩子般的欢愉和真挚。
提示:如:“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注: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类似的句子很多,可引导学生自己细心体会。
交流、评价
2
本文的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课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真切地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心情。用字造句,充满儿童的稚气和欢愉。如“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这样的句子不像成人那样,它完全符合孩子的心理和性格。
讨论、交流
赏
读
·
延
展
1
“我”跟爷爷在后花园里认识了很多动物和植物,在描写这些动植物的时候流露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你也对大自然有兴起吗?请写出你喜欢的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并用一两句深情的话来描绘一下它们。
动物世界: 植物世界:
名称:
名称:
练习、交流
2
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记录你童年生活的乐事。
l 小时候,我喜欢爬树,像猴子一般敏捷地爬到树杈上,这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l 我常常喜欢模仿老师的腔调,给院子里的小朋友上课。
童年乐事集:
练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