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现场创作背景的了解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通过对文中“海燕”“暴风雨”等具体形象的分析学习本文中的象征手法。
教材分析
因本文创作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文学的了解又比较匮乏,同时在知识体系上又涉及到“象征”这种新的表现手法的学习以及“散文诗”这种新的文学体裁。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设计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诵读形式体悟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创作背景的简要介绍和对文本“海燕”等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象征手法。
教学设想:
因本文是开学后的第一课,所以不妨“慢慢读,细细赏”,等到学生完全入境后再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名家名篇更应该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细细咀嚼和鉴赏。所以,无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诵读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散文诗”和“象征”,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知识点,但只要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分析,适当时机加以知识点的讲解和点拨,学生应该能够掌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ppt、朗读音频
教学流程:
预习阶段
1、字词整理。2、读顺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有关高尔基的文学常识。
2、学习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
一、温故
在打开语文书之前,请大家回忆一下,一年前,我们翻开的七下语文的第一页时,还记得我们学的是什么课文吗?
——《童年的朋友》
一年后我们再次和高尔基的经典作品再会,请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出示ppt】
高尔基: (国籍)伟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列宁称他为 。高尔基的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
。长篇小说有 。
(横线上分别为:苏联、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
二、知新
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篇名篇——《海燕》(散文诗)
1、 体裁知识:
散文诗: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特点:兼有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和散文形式自由的特点。一般比较短小灵活。
【教师点拨】根据《海燕》的体裁知识,我们知道,应该怎样朗读这篇文章?
——把握住节奏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轻声跟读,体会《海燕》这首散文诗的节奏感。
2、 再听录音,大声跟读,从文中选取关键词(形容词)来填空:
这是一只 的海燕
3、 学生交流所选取的形容词。并请学生读出能体现所填词语的句子,在教师的朗读指导下读出文章的节奏感。
【预设词语】高傲、勇敢、自由自在[注: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矫健、欢乐、自信、敏感……
示范:
这是一只高傲而矫健的海燕。我从第1、2小结的这些语句中读出:
在乌云还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
“高傲”用升调读,“碰”“箭”“冲”“叫喊”应该读得短促有力。因为这些词语写出了海燕的矫健勇猛的雄姿。并且敢于藐视狂风乌云,充满自信,有压倒一切邪恶势力的气概。
四、品读课文,局部赏析
1、这只海燕出现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并尝试朗读。
2、学生交流划出的“环境”,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环境的特点。
【预设】
第1小节:狂风卷集着乌云。
第7、8小节: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第12、13小节: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晃就消失了。
海燕出现在一个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
【教师点拨】我们该怎么读出环境的恶劣?
——用低沉的声音读出狂风等的张狂和肆虐。
3、“海燕”是高尔基创造出来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将这只海燕设计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出现呢?
——用环境烘托法,反衬出海燕的高傲、勇敢、矫健、蔑视一切……
4、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其他海鸟是怎样的呢?
——海鸥、海鸭、企鹅是恐惧、畏缩的。
5、 写这些海鸟的目的是什么?
——与海燕形成对比,突出海燕的勇敢、乐观以及对暴风雨的渴望。
五、小组间比读课文,感悟海燕的形象
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板书重要内容
环境:恶劣
海燕:高傲、勇敢、乐观
其他海鸟:恐惧、畏缩
对比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通过知识点讲解和对文中具体形象的分析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 在教师的指挥下,全班性进行散文诗朗诵活动。
一、导入
由“这是一只 的海燕”导入
二、悟读课文,体悟内涵
1、作者写海燕仅仅是为了写海燕吗?
——学习文章应该“知人论世[注: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本文是无产阶级饿革命家高尔基写于1901年的散文诗。
2、 创作背景:
1901年,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当时的俄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回忆,发表了抨击沙皇的尖锐演说,还参加了学生示威活动。3月12日,她根据这次斗争的经历,结合当时革命斗争形势写了一篇又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它末尾的一章。
由此可知,全文中的那只勇敢、高傲、自由……的海燕实际上就是当时革命者的化身。
三、概念学习及运用
全文没有一句说革命者勇敢、自由、蔑视一切而是借助一只海燕的形象来传达革命的信念,这种手法叫做象征。
1、 象征的概念:
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抽象)的艺术手法。
2、 通读全文,划出文中出现的其他意象,结合背景说说它们各自象征着什么。
大海和波浪——革命高潮时期广大的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
暴风雨——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
太阳——光明
闪电、雷声、狂风、乌云——凶残的黑暗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畏惧革命的人
四、回归主旨,朗读课文
1、主旨:
《海燕》这首散文诗是借助海燕这一形象,歌颂了革命者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预言着沙皇黑暗的势力必将崩溃。
2、分角色朗读,感悟海燕形象,感受革命激情。
(1)教师点拨:
根据《海燕》的体裁知识,我们知道,应该把握住节奏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根据《海燕》的创作背景,我们知道,应该用饱含革命激情的基调斗志昂扬[注: 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读。
(2)分角色:
环境——男生读
海燕——朗读较好的一名男生或女生读
其他海鸟——女生读
教师指挥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抛开时代背景,可以赋予“海燕”什么新的象征含义呢?
【预设】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勇往直前[注: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的精神……
六、作业
1、品读读本《金色花》。
2、尝试赋予“灯”以象征意义,学写一首散文诗或小诗,然后赏读读巴金的散文《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