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让学生在领略建筑大师的风采及艺术人生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质。(创新精神)
2、学习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3感受课文中通过具体事例,精心安排,选择材料,分清详略,突出重点描写人物的写法。
4.学习描写人物详写和略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和描写、记叙、说明、议论多种描写方式的结合的方法。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精心安排、选择材料,详略得当,正面侧面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 具
准 备
板 书
设 计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创建筑奇迹 “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
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
作 业
布 置
教 学
后 记
教 学 过 程
教法提要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1/5,而这还不包括侨居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许多还已经加入其它国籍,成为他国公民。但国籍的更改,并不代表其秉性的变更,无论他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其不变的是中国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勤劳、淳朴、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等。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中华儿女,为当地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如: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李政道 (美籍)
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 (美籍)
海外华人“艺术三宝”赵无极 (法 画家)
周至中 (美 作曲家)
贝聿铭 (美 建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建筑家贝聿铭的一篇通讯,课前让大家查找了相关资料。现在就让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贝聿铭。(学生自己发言)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己将这位建筑界的华裔皇帝,介绍得差不多时。现在我们就作一假想,假如你是一名资深记者,现在由你来撰写这篇通讯,那么你准备如何加工处理刚才同学为你提供的资料,即你准备突出什么?如何构思?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作为贝聿铭这样一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家,你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有可写的东西。比如,你可以叙写他的生平和求学历程,说明年青时奠定的基础是他一生辉煌的前提。你可以选择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表述其伟大成就。你还可以叙写他的家庭,突出父亲、妻子对他的影响,一个成功人士背后必定有着坚强的后盾,那就是他的亲人。你还可以写他为中国作出的贡献,突出一个海外游子的中国情。下面我们来看记者余玮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报道,看看他的构思是不是比我们的精彩。
教 学 过 程
教法提要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朗读、生字。(略)
三、速读全文,归纳出各小标题的主要内容。
做快速阅读的指导,即:不指读,不出声,不回视,眼光沿书的中轴线左右移动,视幅要宽……
四、速读全文后,复述每个小标题的主要内容,提出复述课文的要求。
可以大胆地剪裁,复述不是概括大意,也不是背诵课文,是把原有的材料取舍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这也是对学生重新组织构建语言模式、处理阅读信息能力的一次锻炼。
五、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模拟召开记者招待会,用答记者问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
(一) 学生结合口语交际,交流成功的采访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模拟进行一次贝聿铭记者招待会活动。
活动步骤: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一人当贝聿铭,其余三人为记者。
2、根据教材内容,选定一块内容,精心设计采访问答,确定记者提问次序。
3、学生现场表演。
(三) 学生现场表演:
教师示范:
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记者:贝先生,您常说“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那你当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贝聿铭:是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常常告诉我的朋友们说,我是苏州人,我是广州人。我和夫人至今仍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我是搞建筑的,我常常给
教 学 过 程
教法提要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我们国内的朋友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但是,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还要现代化。所以,我当年选择了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正是想借外国新鲜的东西、好用的东西,接到中国建筑这个老根上去,更好地体现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记者:贝先生,听说当年您父亲希望你学金融,你后来却选择了攻读建筑学,这中间应该有不少曲折吧?
贝聿铭:一言难尽[注: 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啊!但我选择了自己最喜爱的,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记者:贝先生,你认为,在你创业的进程中,谁对你的影响或者说是帮助最大?
贝聿铭:威廉柴根道夫先生,是他打破了美国建筑界的惯例,聘用我担任他创建的建筑研究部主任,从此,开始了我们长达十二年之久的亲密、友好而有效的合作,为我在美国建筑界站稳脚跟,开创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请允许我再次对威廉柴根道夫先生表达本人诚挚的感谢!
记者:你和柴根道夫的合作堪称是珠联璧合[注: 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但你后来还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公司后,你的设计理念有什么改变吗?
贝聿铭:是的。大家都知道:世界是广大的人民大众创造的,但他们中的大多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由于经济水平所限,很向往物美价廉的住宅。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以后,着手做的第一事,就是替这些工薪阶层的人们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更经济实用的大众化公寓,很受他们欢迎。
记者:现在的你可以说是功成名就[注: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获得了许多令人羡慕的荣誉,你是怎么看待这一切的?
贝聿铭:如果非要说我取得一些成就、获得了些许荣誉的话,那只能代表过去。我想在有生之年,再做一些力所能及[注: 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的工作,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如何更好地熔于一炉的研究继续探索下去,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
六、学生小结这堂课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