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我的老师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能说出并掌握记叙的要素。
2、能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
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学习本文多角度选材,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2、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
好的感情。
教 具
准 备
板 书
设 计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课外教我们跳舞;
③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
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
⑦睡梦中去找老师。
作 业
布 置
对应比较阅读:
海伦.凯勒的《我 的 老 师 》、
贾平凹的《我 的 老 师 》、
李跃荣的《我 的 老 师 》。
教 学
后 记
教 学 过 程
教法提要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有哪些是终生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也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焚香(fén) 褪色(tuì) 磕头(kē) 占卜(bǔ)
2、解释:
模仿: 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纯真: 纯洁真挚。
狡猾: 诡计多端[注: 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不可信任。
纠纷: 争执的事情。
作者简介: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教 学 过 程
教法提要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写作缘起:这篇文章系节选,原文有四千多字,写了三个教师。作者说过:该文“是《教师报》一个熟人热情索稿‘逼’出来的。然而,又不能说是‘逼’出来的,‘硬’写出来的。因为在动笔之前,我确实回到我的童年,或者说沉入到我的童年,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遨游。这样,童年时遇到的几个老师,便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我写的那位蔡老师,又重新激动着我的感情。可以说,那篇文章是真情实感。”
三、导读思考: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四、加深印象:
1、口头复述:
(1)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
教 学 过 程
教法提要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2)“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
(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所选择的事件表达了师生之间怎样的感情?
明确:
前五个事例写蔡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后两个事例,写“我”对蔡老师的依恋。后两个事例是在前五个事例的基础上写的,是爱戴、依恋蔡老师感情的步步加深。
所以全文贯穿始终的一条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