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人
课题
一面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1
学
习
目
标
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鲁迅先生与广大劳苦大众呼吸相通[注: 比喻认识一致,利害相关。],关心培养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他与黑暗势力进行艰苦卓绝[注: 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的斗争的革命意志。培养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注: 帮助人就是快乐。]的优秀品质。
重点: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法。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1.认真阅读课文,有意识培养自己概括和表达中心的能力。
2.复习记叙顺序的有关常识,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阅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中心事件,并明确文章以“一面”为题的作用。
知
识
构
建
1.关于回忆录。
回忆录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也有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回忆录主要就是对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拿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
2.积累字词。
3.了解文章大意。
本文以时间为序,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作者抓住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从而激励作者不断努力,并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4.了解记人散文的特点。(复习巩固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和基本常识)
相
关
链
接
1.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 “右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
2.关于鲁迅。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杂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注: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简介背景。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知
识
预
习
一.注音。
踱(duó)步
二.解释词语。
1.踱:慢步行走。
2.地窖:保存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3.赫然:很鲜明的意思。
4.殷勤:(1)情意深厚。(2)指热情周到。
5.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后悔不应该这样。
6.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7.捻:用手指搓。
8.踌躇:本文指犹豫。
9.婆娑:用手轻轻的摸了又摸。
10.颓唐:精神不振作。
11.抖擞:振作。
12.憎恶:怨恨、厌恶。
13.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14.恣情:放纵自己的感情。
15.不能自已[注: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三.练习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
堂
探
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一次面就记忆深刻,无法忘记的人呢?如果有,请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自由回答,谈自己的发现与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作者阿累在见到文章主人公一面以后给他留下的印象而写的,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一起回答:鲁迅)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看看他为什么只见到鲁迅先生一面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并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阅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已经很自然地给我们分成了两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较长,你能给它分层吗?并说说每层的意思。
四、课时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读了《一面》,并就全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作了讨论,同学们想一想,在本文中,鲁迅个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外貌)好,下一节课我们就作者对先生的外貌描写作些探讨,看作者是如何抓住鲁迅的外貌进行描写的。下去以后同学们要将作者写鲁迅外貌的语段找到。
巩
固
训
练
当
堂
练
习
1.下面有四组拼音,请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
a、qiàn
b、qiàn
c、qiān
d、qiǎn
2.把恰当的解释,用直线连接起来
踱
切边
惊异
陡然
恣情
3.文中的三次肖像描写反映了鲁迅先生
a、对一个普通工人的关心、平易近人[注: 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的品质
b、把整个生命献给人类革命事业而忘我战斗
c、爱憎分明[注: 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坚毅勇敢的斗争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品质
4.文章的结尾很好,好在哪里?(
a、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沉痛悼念心情
b、表示作者认为鲁迅的死是巨大的损失
c、表达作者对鲁迅的沉痛悼念,并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力量,立志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的决心
d、表示作者的决心,要继续前进
5.对“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中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四个称呼所表达的含义和感情依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与他志同道合[注: 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亲密无间[注: 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对他崇敬热爱,把他作为仿效的表率。
b、与他亲密无间,志同道合,把他作为崇敬和仿效的对象。
c、与他志同道合,情深意厚,对他无比热爱和崇敬。
d、与他情深意厚,志同道合,把他当作师傅和亲人。
6.破折号在本文中有如下用法:
a、表注释
d、表话题转换
(1)“哦,您,您就是——”(
(2)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3)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
(4)我又仔细的看他的脸——瘦!(
(5)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在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课
后
作
业
练笔(任选一题):
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
1、用三百字描写一个胖子。
2、给……同学的画像。
纠错
释疑
小结
课
后
反
馈
已经掌握
尚有疑问
格言警句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