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说明:本教案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备课,环节齐全,抓住小小说的特点,即讲解了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涉及小小说的特点。获市优质课竞赛的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
(2)积累深刻而优美的语言。
(3)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2、教程与方法
(1)阅读小说时,将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2)抓住情感因素,借助生活积累,引导学生理解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小说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注: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2、语言精练、含蓄。
3、领悟小说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窗,在我们的生活中再寻常不过,但窗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字眼,它是迎来光明的地方,也是多彩世界的盼望台。也许窗外有七色阳光,窗内还有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窗》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 走近小小说
小小说与短篇小说相比,它的篇幅更短,故事更简单,它多取材于生活的一瞬间、一插曲、一场景、一镜头,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的片断行动,勾勒出人物精神面貌,揭示出其中道理。对于小小说的称呼有很多,有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千字小说等。
2、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
(1)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圈点字词。
(2)说说发生在两个病人之间的故事。
3、梳理结构
[学生活动]
请根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对小说进行梳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点拨]开端(1~3),写两人关系友好。
发展(4~7),写“不靠窗口的病人”从“享受”到“困扰”。
高潮(8~12),写“不靠窗口的病人”见死不救[注: 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结局(13~15),写窗外只有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小组合作讨论;
(1)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本文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2)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最想评论的是哪一个人物形象?你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3)看到窗外世界的病人,为什么要栩栩如生[注: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地向同室的病友描述所见?这位病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4)为什么同是在一个位置,另一位病人看到只是光秃秃的地堵墙?
[点拨](1)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
(2)靠窗的病人乐观、善良、热爱生命、心灵美好、品德高尚。不靠窗的病人自私、冷酷、漠视生命、狡猾、虚伪、残忍。
(3)一方面是借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一方面是借以唤起病友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意识,激励病友顽强地与疾病斗争,生存下去。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关心别人、意志坚强的人。
(4)因为他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以牺牲他人利益甚至是他人生命为代价来达到个人的目的。就算他能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他也不会同别人分享,这就是丑恶的人性。
2、探讨小说的主题,精妙的结构。
[学生活动]小说最后说:“他看到的中介光秃秃的一堵墙。”读到这里,你一定会十分震惊吧?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
[点拨]那位病人无私、高尚、博爱,他的心灵之窗是打开的,他的心灵中有最美的风景。冷漠的心中不会有春天,所以也看不到春天。另一位病人,他的心灵之窗是紧紧地关闭着的,他的心中横着一堵墙,所以他无法看到那美丽的图景,而只能看到那光秃秃的一堵墙。
3、赏析文中精炼、含蓄的语言
[学生活动]小说全文中只有1300多字,但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完整而有波澜,且内涵丰富,表达了深刻而有普遍意义的主题。请举例说明。
[点拨]可以从词语及句子两方面举例。
四、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文中只有1300多字,但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完整而有波澜,且内涵丰富。通过对同病房两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五、课堂练习
让我们一起来关心这位病人。每一位同学写一句话或一段话作为礼物送给他,希望他在我们同学的帮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能够好好地生活。
六、作业
课后探究,练习第三题
七、板书设计
窗
窗外的世界 美丽的公园
一堵墙
心地善良 道德高尚
窗内的世界 心地肮脏 卑劣丑恶